小学生该不该去上写作培训课?
语文教育是我的主业。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哈。
目前,多数小学生确实不喜欢写作文,而写作对于未来职场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小学生真没必要参加作文培训!
理由一、小学生训练写作没用。
小学生一二三年级是掌握基础,完成字词句的积累。
一般四年级才开始写简单记叙文,写人记事。
要求并不难:能够清晰、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
写作的难点在于词汇量和写作内容。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词汇量严重不足。学生对很多词语不了解,不会运用。
老师通常要学生写日记周记,来搜集和积累写作素材。
而孩子们生活简单,又缺少发现生活亮点的眼光。
因此,很多孩子写日记,就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生编硬造。
词汇量和素材都没有,那怎么写作呢?这就是孩子害怕作文的根本原因。
问题来了,参加作文培训,是否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呢?不能!
就比如,你没有劳动工具,没有钢筋水泥的材料。即使你请个世界的建筑师,教你建房子。他教你如何新颖设计,如何精妙画图,如何科学施工,你可以造出房子吗?
小学生没有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作文培训就是空中楼阁。
理由二、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老师可以教出来的。
伟大作家鲁迅在《作文秘诀》写道:
“做医生的有秘方,做厨子的有秘法,开点心铺子的有秘传。但是,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了,然而的作家很少见。自然,作家的孩子们,从小看惯书籍纸笔,眼格也许比较的可以大一点罢,不过不见得就会做。”
鲁迅还多次说,他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
写作文确实有规则,但并不是掌握了规则就可以写好作文。
老师的作用,就是指出学生作文不合规则之处,并提出建议。
理由三、小学生作文培训会把作文学死、僵化。
作文培训机构教孩子的是速成作文,套路作文,应考作文。
孩子学过以后,看似作文能力提高了。
但小学生过早给条条框框套住了,就很难走出来。
孩子的思维、眼界被定死了,这是贻害无穷的。
以后,孩子写东西会失去自我,没有真情实感,只会写一些华而不实的“假大空”的文章。
理由四、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是:多读多写。
鲁迅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应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
大文豪欧阳修认为,作文的诀窍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一是多读书,二是多动笔。写作的诀窍就是要勤奋。
写作之道,除了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下一番功夫,是并无其它捷径的!
所以,作文培训机构只是盯着家长口袋的钱,家长不要被忽悠了。
家长宁可给学生多买书,让孩子多读经典文学作品。
孩子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别再花冤枉钱做无用功了。
好啦,说完!那些荷包受损的人,可以喷我了。1、2、3、开始!
一年级怎么让孩子大量看书?
目前的语文教育改革对孩子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一年级开始教材中都明确了一定的课外阅读书目,期末考试也开始考察课外阅读方面的内容。可以说,课外阅读量将会对孩子的平时学习成绩、甚至未来的中考、高考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大多数家长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的确,阅读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一个爱书的孩子成绩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结合我自己孩子教育培养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尊重孩子兴趣,从孩子喜欢的图书读起。想让孩子爱上读书,一定要让孩子能够从读书中感受到快乐,有了愉快体验,孩子才会在思想意识里想去继续读书。因此,对于小孩子,我们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特点,为孩子挑选适合其年龄的书籍,比如一两岁的小宝宝,可以从卡片书开始,一页一个图片开始初步的认知,再稍微大一点儿,就可以选择很简单的绘本,通过绘本中可爱的卡通形象,带动孩子理解故事情节;再大一点就逐级选择复杂程度较高的书本让孩子阅读,当孩子能看懂他所读的书的时候,才会更愿意看书。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和呵护孩子的读书兴趣。比如,某一阶段,孩子会特别喜欢读某一类书籍。当爸妈的,一定不要从主观愿望出发认为孩子应该读什么书、需要读什么书、必须读什么书。只要不是不健康或都对孩子有害的劣质图书,一般不要干涉孩子,让孩子自由在阅读。在为孩子买书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把买哪本书的终决定权交给孩子,当然提前要跟孩子约定好买的书要全部认真看完,让孩子知道买书不仅仅是一个交易的行为,更多的是之后的阅读和收获。
其次,要注重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好读书榜样。家长的读书习惯会润物无声地影响和带动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很多爱读书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爱读书的家长。因此,做为父母,想要自己的孩子爱好读书,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地为孩子做好榜样。周末假日,可以经常性地带孩子多到书店逛逛,为自己和孩子经常性地挑选一些不错的图书。平时生活中,特别是在和孩子在一些的时候,有意识地强迫自己拿起书读一读,有意无意地父母之意多探讨交流个人阅读心得,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在孩子平时家庭作业过程中,爸爸或妈妈尽量抽出一个人,在旁边边阅读边陪伴孩子完成作业等。家人之间生日、重要节日、出差归来,可以经常性地选择一些不错的图书做为礼物,赠送给孩子等。相信,家长爱书的任何细节,都会无形地传递给孩子。
三是要注重氛围营造,为孩子创造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热爱阅读,培养读书兴趣,营造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很重要。家里有书房更好,即便没有书房,也一定要立足条件在家里为孩子开辟一块方便读书的小天地。营造读书氛围,家里的藏书量一定要跟上,可以从孩子出生开始,经常性地购买一些孩子喜欢的图书,或者为孩子挑选一些家长认为对孩子有益的图书,放在书柜里,放在孩子容易接触到地方,放在孩子便于阅读的地方,家里有读书的环境,孩子耳濡目染也会读更多的书。在平时的读书过程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互动环节或激励措施。比如,可以和孩子约定每人各读一本书,看完后双方要互相陈述书本中的内容,谈论自身的感想和收获,并让家里的其他成员比一比谁讲的更好...。
此外,孩子成长过程中,尽量减少孩子接触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电子产品对于未成年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如果电子产品占据了孩子的大量时间,不仅孩子没时间读书,即使是读书也很难静下心来专心读。在这一方面,父母一定也要身体力行地为孩子做好示范,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尽量少看电视、少玩手机等。
朋友们,关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还有哪些注意事项,还有哪些实用的小妙招?欢迎评论区交流探讨。
开放性思维怎么培养
问题一:想培养孩子开放式思维,请问有什么好的培养方法呢? 1.丰富孩子的知识和经验。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此父母应引导孩子翻阅各种有益的书籍,丰富孩子多方面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这样孩子在遇见问题时,就会自然的产生广泛的联想,而且对问题看得也会更加的、透彻,使思维变得灵活而敏捷。2.鼓励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思维飞跃的强劲动力,也是开启思维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因此应当适时地提出各种问题,如看见“一”字能想到什么,听到“嘀嗒”响声又能想到什么,启发孩子通过联想、猜想来打开思路,开发思维。同时父母应对孩子的突发奇想、大胆想象等给予鼓励与指导,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这样孩子的思维在想象中快速地运转着,思维的各个细胞也会充分的被调动,而思维能力则会不断的提高。3.培养孩子善于提问、独立思考的习惯。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引子。不断的思考问题孩子的大脑就会积极的活动、思考,在讨论、解释、探究的过程中,也是孩子对事物的分析能力、研究问题的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有益提高和训练的过程,对增强孩子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4.在游戏玩耍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潜能。游戏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有的途径之一。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提升思维能力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得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的探求新知,在反复的玩耍中拓展智慧。而其通过游戏,孩子的活动变得更复杂,大脑的思维也在不断的思索中得到发展。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新编故事、词语接龙等游戏;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看完同一幅画、听过同一首曲子后,看过一部电影后和孩子讨论、引导孩子说出他的观点、想法等等。孩子的各种思维能力在这玩的过程中,应该能得到启发和提高。问题二:论述如何培养开放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练习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问题三:开放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什么区别 开放性思维: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多视角、看问题的思维;它与把事物彼此割裂开来、孤立起来、封闭起来,使思维具有保守性、被动性和消极性的形而上学思维是根本对立的。发散思维: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问题四: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开放性思维 首先明确什么是开放性思维,我认为宗教思维方式和其他信仰性思维方式都不是开放性思维方穿和思维方法。另外,知识范围里的逻辑思维方式也不是开放性的,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三维空间的跳跃式想象,才能进行开放性思维的行为探索。一般的说,常常沿着事物的相对面去进行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直线联系轨迹,或沿着这一轨迹去思维其他事物的思维方式进行培养,就能引导学生建立开放性思维问题五:怎样巧设开放性问题 小学数学如何巧设开放式提问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好的教学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与深入,并且能给课堂带来高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察,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所谓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不是的,或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不是的。既然答案不是的,就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尽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独特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这种开放式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多种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映,从而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那么,我们应如何巧设开放性问题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讲究适度教师所提的问题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不能让学生由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生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要让学生感到“跳一跳,摘得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注意恰到好处的掌握提问的频率。如:教学小学二年级,“平均分”一课时,假设师问:你会怎样把6个苹果分给家人?因为每个家庭的成员个数并不相同,这就意味着,除数是不确定的,这体现了一种开放性。但是,这个教师忽视了不确定的开放性,那就是分苹果的时候,每个家庭成员分得的苹果数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这种开放性程度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造成模糊感。给学生开放性的探索,当然很好,是新课程强调的“让学生探究规律与发现结论”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太开放,却又难于掌控时间与回归主题。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降低问题的“开放性”程度,变“全开放”为“半开放”。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家里有几口人?然后老师确定一个家庭成员数为6的公约数的学生,向全班学生提问:现在有6个苹果,请你帮这位同学分给他的家人,你会怎么分?这样,问题就变为半开放性了。然后老师可将每份分得一样多的分法与每份分得不一样多的分法进行对比,引出主题,“平均分”一课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二、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巧设开放性提问。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他十分强调知识的理解性。所以要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开放性提问,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1、公式的指导过程中设问。第十一册教材中圆面积公式推导,是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生吐活剥地把公式灌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指导学生把硬纸圆等剪成16个小扇形,让学生一边自学课本内容,一边拼成近似长方形,并引导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лr2,教到这儿,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你们还能拼成你们熟悉的别的图形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问题提出后,学生通过充分考虑,有的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有的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还有的拼成一个近似梯形等,同样也推导出了圆面积的公式。由于这里精心设计了一个“开放性”提问,对学生明确地提出了操作要求,引起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余下全文>>问题六:闭塞的思维和开放的思维的区别,怎么做到开放的思维? 50分首先明确什么是开放性思维,我认为宗教思维方式和其他信仰性思维方式都不是开放性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另外,知识范围里的逻辑思维方式也不是开放性的,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三维空间的跳跃式想象,才能进行开放性思维的行为探索。2一般的说,常常沿着事物的相对面去进行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直线联系轨迹,或沿着这一轨迹去思维其他事物的思维方式进行培养,就能引导学生建立开放性思维问题七:如何运用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注意形式灵活多样,设计练习题时应恰当运用口头、书面练习和实际操作等练习相结,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问题八:开放系统思维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而涉及中学阶段的创造力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言的。完整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应该同时包括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两方面,但正如科学史学家库恩所指出的:“收敛思维的严格训练几乎以科学的起源开始就是它本身所固有的”,①在传统教学中,严格而系统的物理知识传授必然渗透着以逻辑分析推理为基础的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的教学现状不是收敛性思维重视不够,而是发散性思维训练不足,学生往往缺乏与物理知识相联系的多角度、开放式的思维展示,以及在宽广的思考层面上对实际问题做出有意义的评判能力,因此创造力培养首先要从发散思维训练入手。如何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否提几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多从侧向、逆向思考解题,安排一些探索活动就算是发散式教学?有没有更系统的、更便于教学操作的发散训练形式?能否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给出客观具体的评判标准?这里,特别值得推崇的是建立在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基础上的发散训练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任何一种智力总表现为对一定形式的内容,进行一定形式的心理运作或加工,并产生一定形式的产品或结果,所有这些智力形态构成包含120种能力因素的复合体,其智力因素结构如图1所示。 运作 内容 结果依据上述智力结构,要开发学生智力,就要在教学上把思维运作、内容和结果三方面结合起来,设计训练方案。具体到发散性思维训练,就是把图中的发散性加工运作与4种内容和6种结果结合,产生24种不同的单项训练形式,如图形单位发散性加工、语意类别发散性加工等等,使每一项与智力有关的思维都得到充分训练,都有相应的、可操作的检测指标。通常认为,创造性思维存在于问题的解决实践。那么在具体的解决过程中究竟是什么地方发生了创造性思维?吉尔福特指出:“答案是,凡有发散性加工和转化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②此外,不同人的创造力类型不同,如果追本溯源的话,也极有可能与他的某个单项发散能力较强有关。例如有人图形发散性较好,相应的空间想象与形象再造能力较强:有人符号发散性突出,往往更容易在数理学科领域里做出创造性成果等。因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按吉尔福特的智力操作程序,开展有针对性的分项发散思维训练。实践表明,发散性思维品质有层次之分。如果以思维加工的终产品结果衡量,具有单位、类别、关系的发散加工形态,更多反映思维的流畅性,属初级发散;系统与转化形态已具备较好的思维变通性,属中级发散;而能由一事物导致另一种新事物,特别是在思维收敛基础,已获得有意义的选择判断后,又进一步扩展发散的应用加工形态,则往往能产生独特新颖的思维成果,应属于高级发散。教师在实施这一模式时,要结合学生年龄与智力水平,掌握好专项训练的类型与强度,做到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开展系统的发散思维训练,在心理学书籍已有许多成功事例,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吉尔福特理论指导下,从基础入手,结合学科知识内容,分项训练学生各种发散思维能力,使之融合于具体教学之中。下面以图形发散为例,着重说明怎样在物理教学进行单项的基本发散思维形态训练。(1)图形单位的发散能力训练。这种训练的要点:将某个图形或实物单位作为想象出的可能图景中的基本单位要素,或依据基本图线要素画出不同图形。物理实例: 盛某种液体的容器中有一物体,若起初是木块V浮在水面上,露出1/5 V,求F浮。现改变物体与液体类型或用箭头表示初始浮沉状态,可给出多少有意义的浮力问题。一些可能的实例如图2所示。......余下全文>>问题九:如何指导学生解答开放性问题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让同学们踊跃把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和思路全部讲出来,并引导他们朝正确方向靠近。当然如果同学有更好的解题方法,也要接受。问题十: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幼儿在探究兴趣的作用下把一件新玩具给拆毁了,或者把父母喜爱的物品给搞坏了,父母应该怎样处理?听朋友说了件事颇受启发:广西某画家为国庆展览作画时,因接待来访的客人离开了画室,孩子出于好奇和表现,用画笔在父亲即将完成的画稿上涂了几笔,使一幅作品遭到了破坏,而这位父亲并没有责罚孩子,而是从孩子的表现中看到了幼儿创造的萌芽,于是他便为孩子提供了学习和创造的条件,而孩子终于在美术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其作品《百猴图》不仅受到国内专家的好评,而且被国外美术大师称为惊世作品。可见,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创新必须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的改革目标更需要定位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已经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孩子智力水平的重要依据。幼儿期是大脑发育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语言发展也十分迅速。那么,如何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老师自己要有丰富的想象,要会想象,保持一颗童心,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想象,开启创新的门扉。如在活动中经常问:这像什么?他们怎么了?还有谁会来帮助他呢?他为什么会哭呢?等等。其次,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自由的语言交流环境。孩子都喜欢与同伴交往,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无拘无束,争先恐后地发言。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往,让孩子感觉和你没有距离,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交谈的兴趣,如:“老师很喜欢你”,“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等等。让孩子感觉和你亲,才能畅所欲言。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孩子与同伴三三两两的讨论交谈,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另外,在语言活动中,提问要有科学性,要能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要善于提出不同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因为幼儿能否成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参与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因此,在设计每一个提问时,首先把幼儿放在主体的地位,注意向他们提出多样性、启发性和能激发他们想象的问题,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谈话活动《假如我是孙悟空》中,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假如你是孙悟空,你会做什么?怎么做?孩子们马上进入角色,思维活跃起来。有的说:“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成一个隐形人,帮助警察叔叔捉坏人。”有的说:“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成宇宙飞船,带人们到天上去旅行。”……看!孩子们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和有创意。又如在故事《小河马有用处》中,老师问幼儿:“小河马找到了自己的用处,小朋友,你有什么用处呢?你可以怎样做?”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这一系列的思考,幼儿能逐渐理清思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思维定式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人的思维表现了某种趋向性,这种思维有一定积极作用,在遇到同类问题时能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但是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常常阻碍人们运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使思维受到限制,难以发挥创造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幼儿突破思维定式,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使思维向多向性和发散性转变。在文学活动中,启发幼儿的思维。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优美的语言艺术,能为幼儿提供的语言学习机会。如在教学《乌鸦和狐狸》时,老师提问“狐狸是怎样让乌鸦开口的?”......余下全文>>工作处处留痕,终为了谁?
工作处处留痕,就是留证据,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从单位来讲,证明单位是开展了相关工作了的。从个人来讲,证明我是做了相关工作了的。现在的社会,要的不就是“有图有真相”嘛?!
确实,现在工作处处留痕,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都需要,并且留痕越来越多。单从老师的日常工作来讲,确实处处留痕:学生返校签到表,主题班会记录和相片,教研活动计划、发言记录、集体备课记录、相片、美篇,外出培训相片,班主任家访相片或微信联系截图,留守儿童帮扶记录及相片……
说真的,刚开始我个人对处处留痕的要求也很反感,认为工作已经够琐碎够多了,还处处记录拍照录视频留痕,简直是增加工作负担。但仔细想想也就能理解了。你想,现在全社会都盯着行政事业单位,又尤其是与千家万户密切联系的医疗和教育。当老师的工作中处处留痕也不是件坏事,至少证明我哪天做了这些工作了,这些痕迹关键时刻还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虽说教育是个良心活,但掏出良心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辛苦就辛苦点吧,记得工作处处留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