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诗词的平仄?
什么是平仄?你是不是经常听到却又从来没用过?
其实平仄是近体诗实用的音调规则系统。中国人从小学习古诗词,难免会接触到唐诗宋词,可是老师一般不会讲解平仄。所以给大家一个模糊、似有似无的概念。
我们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古音发音已经有了一些不同,平仄规则到了今天在学诗的人的眼里难免有些混乱,再加上格律诗对平仄限定很严,所以有很多人对平仄格律如临大敌,甚至有一部分人干脆放弃,打起“不以词害意”的虎皮,痛骂平仄害人,是镣铐,限制了思绪自由,并自得其乐。这是个人选择,不代表大众趋势。
平仄很难吗?并不。我们下面简单说一下。
汉语拼音中,音调为四声,一,二,三,四声,举例:“周,轴,肘,骤”。对应的平仄呢,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三声和四声都是仄声。这种区分很容易吧?大家可以随便说几个字自己确认强化一下。这样,所有的汉字根据这四声调都可以划入平音和仄音。这是普通话。
而古时候的平仄划分和普通话是有区别的。这里也简单说下,帮助大家入门。 古时候的四声为“平,上,入,去”。而在平仄规律中,平还是平,上、入、去统统划入仄声。平声呢,还是对应普通话的一二声,“周,轴”的音调,和现在是一样的。“上”就是普通话的第三声,“肘”的音调。“去”就是第四声,“骤”的音调。那么“入”声字去哪儿了呢?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字已经消失了,发音“一,二,三,四”声都有。这个也就是平仄的难点所在了,在鉴赏古诗的时候,如果发现该发仄音的时候确是现代的平音字,就要去查一下这个字古时候的发音,是不是属于入声字。
我们举个例子,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整首诗来讲有点复杂,我们就看首句吧。“庭前芍药妖无格”,按音调划分:“平平平仄平平平”,这很平仄有问题,一点都不抑扬顿挫,都是平音,念起来悼词一样,肯定不对。有了怀疑,就去查一下,果然,“芍、药、格”三个字全部都是入声字,只是在现代读音归入了“平、去、平”,所以才会划平仄为“平、仄、平”,出现以上错误。
那我们按照入声字仄音入韵,这得出这一句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就是标准的七绝起句,可以顺势推导出整首诗的平仄关系。
通过普通话音调的划分平仄,飞快就可以入门。当你遇到古诗中平仄异常的情况的时候,去查一下入声字表,基本上也可以解决。要是真想努力,背下入声字表。不过在如今这种随时可查网络的环境下,意义并不是很大。
不要因为嫌麻烦而把文章一关,去看那些乱写的所谓之古风。耐心学习一点平仄知识,一通百通,你会发现那套什么“平仄限制思维”的说辞多么井底之蛙。
毕竟,平仄只是帮助你掌握汉字音韵之美的工具,你被工具给吓住了,能有什么进步?
学会它,再脱离它,而不是一开始就拒绝它。难的不是诗,不是规则,而是学习的心。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上得山多终遇见虎”这句话怎么理解?
谢谢题主的邀请!
“上得山多终遇见虎”是一句民间俗语,这句话的本意就是上山多了,总有一天会碰到老虎把命搭进去。但用于生活当中,就不单指是这个本意了。
这句话其实是一句警醒语,提醒人们要有思安居危的准备,不要一意孤行,以为自已做的事情总是可行的,自信满满,以为一次成功,就会永远成功,其实在成功里面亦隐藏着失败的危机,在成功之后应该多思考,不要因一时的成功而忘记了危险。
再就是警醒人们不要做坏事,不要以为做了坏事没人知道,就算你再狡猾也会有一天露馅,正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你去做坏事或屡教不改,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劝人向善、兼听则明,不要一意孤行,更提醒人们,要养成居安思危的习惯,将损失降到小或避免失败。
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还在努力,只要你有动坏心思的想法,就要谨记“上得山多终遇见虎”这句话。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悟道的三重境界。
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五灯会元》
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这个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参禅悟道的法门,只是用简单的、单纯的眼光看待事物,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这个时候,山水只在眼中被看见,没有显现在心中,看见的什么就是什么,这是一种原始、浅显的认识。
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这个时候,人学习到了一定知识,也有了一些见识,见识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有可能是虚幻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是真实的。
沉迷于浮华的表面,会让人迷失自己。这个时候,要有怀疑的眼光、自省的认识,认为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也是高的境界。
这个时候的人,已经参禅悟道,领悟了世间至理,抛弃了知识、见识和经验对自己的束缚,也不再执着于事物的表面现象。
山山水水和万事万物都在自己的心中,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本心,也就领悟了***。
这时,看到的山水都是心中真实的山水,因此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这个时候和第一重境界相比已经完全不同了。
人生一世,万事万物,抛却纷繁,不断修行,方得始终!
什么是辟谷?
什么是辟谷?顾名思义,就是禁绝五谷。
说人话就是不吃人粮食。
辟谷就是绝食吗?当然不是。
辟谷并不是绝食,而是也需要吃东西。
辟谷可以吃什么 ?辟谷以吃什么分为两种:
食气辟谷,就是不吃五谷,只喝水和调息,即以特殊的(自以为)呼吸方式来吸纳天地之灵气,从而达成养生甚至成仙的目的。
食药辟谷,就是不吃五谷,但是,可以吃五谷之外的东西,比如一些草药、一些坚果类,等。当然,虽然没有特别说明,鸡鸭鱼肉,牛奶鸡蛋,等等,都不属于五谷,大概齐也不需要禁吧。+当然,也是为了达成修身养生、健康长寿的目的——比吸纳天地灵气低了一个层次,目标自然也低几个层次。
辟谷不会饿死吗?事实上,人即便完全禁食,只要水的供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会饿死的。
因为,人和很多动物在长期进化经历的饥饿过程中形成一种储能本领,那么就是身体脂肪的储备。
我们知道,脂肪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物质,每克脂肪燃烧可以产生9大卡能量。一般营养状况良好的健康成人,假设体脂比例15%,体重70公斤,那么,总体脂可达10,5公斤,即10500克,完全燃烧可以产生94500大卡热量。以每天消耗2000大卡计算,那么可以供47天的消耗。
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通常体脂率在20%左右,那么,就有14公斤体脂,完全燃烧可产生126000大卡热量,可供63天消耗。
生命所急需的物质,首先是氧,其次是水,再次就是能量物质。其他,或者有一定储存,或者有一定的缺乏耐受性,短时间内缺乏都不会致死。
那么,一个人,在正常适温环境下,足够水的供应情况下,仅依赖体脂储能,理论上可以存活1个半月到2个月。
缺乏其他营养成分虽然可能有损健康却不会致死。
因此,即便是食气辟谷,不出意外的话,撑20~30天完全不在话下。
这就是辟谷的秘密,其实,一点都不神秘,也没有什么神奇可言。
辟谷对身体有害还是有利?虽然,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存在所谓营养过剩。其实,过剩的往往只有热量,表现就是肥胖,以及高血脂和高血糖带来的代谢综合征造成的健康危害。
因此,在保障营养均衡——就是各种宏量和微量营养物质摄入和消耗平衡的前提下,注意限制原本过量的热量摄入对于保持健康体重和正常代谢,保障健康是有益的。
但是,如果完全禁食,虽然体脂的存在对能量供应可以有所保障。但是,很多其他营养物质,包括宏量的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矿物质等的供给中断,短时间内身体尚可依赖于代偿维持,时间长了必然会损害健康。
比如,曾经的坏血病、脚气病就是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C和B组维生素造成营养缺乏性疾病。
而且,这些疾病和损害的发生在早期通常是没有症状的,就是健康危害是在悄无声息中发生,及至出现不适合其他症状,也就意味着损害到了相当的程度。
因此,辟谷,就不可能营养物质的平衡,对人有百害而无一利。
辟谷有危险吗?当然。
除了上述健康危害,还有可能随时发生猝死的不幸。
有些人虽然表现健康,却存在尚未显现的健康缺陷。如果是心血管方面的很多缺陷,在某些应激因素刺激下有可能发生猝死。
整个人群中实际上的猝死率是很高的,仅心源性猝死年发生率在1:1000左右。当然,大多数是老年人死于冠心病发作引发的致死性心律失常。
但是,年轻人也可以在有或者没有应激因素下发生猝死,甚至连健壮经常接受身体检查的职业运动员都不可能完全幸免。
而辟谷的饥饿和由此产生的情绪反应毕竟是一种应激因素,因而可能比正常情况下稍微增加猝死的发生几率。
辟谷的另一种急性危险发生在糖尿病病人。糖尿病病人如果禁食,尤其是需要胰岛素调节的糖尿病病人,容易诱发酮症酸中毒。我们知道酮症酸中毒是一种危重状况,处理不及时也有致死的风险。
如何理性看待辟谷由上,我们可以知道,健康人对禁食具有相当的耐受和代偿能力。通常的人,水供应的情况下,完全绝食20、30天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传统观念认为,人绝食后存活不能超过7天。
这样,在目睹、或者自身亲身体验过辟谷的人,完全禁食超过7天、10天、甚至20天后还安然无恙,就会觉得辟谷有什么神奇之处,甚至相信是吸纳天地灵气维持自己生存的谎言。
从而将辟谷神秘化甚至神圣化。
而有的科普者不能正确解释绝食后可以长期存活的科学机制,一味将辟谷斥为骗局,这样反而将辟谷的见证者和体验者推向迷信的境地,本质上成了辟谷倡导者的帮闲。
因此,只有用科学来使辟谷去魅,才可以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所谓辟谷的真面目。
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呢?
敬亭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坐落于安徽省宣州市北郊,原名昭亭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诗是何意境?
谢谢邀请!简答如下:居史料记载,王之焕的这首五绝,是唐诗中的不朽之作。“白日依山尽”,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的是想像的意境。这两句景色壮阔,气势浑雄。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高度行象地概括把进入视野的河山(白日依山尽),和意中景,(黄河入海流)收入短短的十字之中,融合为一体,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景生意,把诗篇引入更高境界,展示了更高的视野。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登楼过程,但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如“白日”二字,也许表现出诗人当时抱负未能实现的苍凉心情,但诗人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出了进取向上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不妥之处,请师友们赐教!
——汪芝莲——
二O二O年六月五日
寿比南山的南山是哪座山?
长辈们过生日时,晚辈们长用的祝福就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的“东海”不言而喻。那么“寿比南山”的“南山”具体是指哪一座山呢!这可就众说纷纭了。今天小编我就给大家总结一下流传比较广的三种说法。
标准答案:“天下第一福地”终南山终南山: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部,是秦岭的核心部分,山势峻峭,风景优美,历来素有“仙都”、“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自古就是隐士们的隐居之地,据说多时隐士曾多达5000多人。
【词目】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释义】南山:终南山。比喻人福气像东海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般长久。【出处】明·柯丹邱《荆钗记·庆诞》: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就是现代汉语里对南山的解释。那么在这里为什么南山就专指终南山呢,那就要从《诗经》说起了。
《国风·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 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黻(fú)衣的意思是黑色青色花纹相间的衣。绣裳是指五彩绣成的下裳。当时都是贵族服装。 在这里,考就是高寿的意思。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终南山上有什么? 有气象万千的险峻山势。山顶也有宽敞的平地供君子登临。 有位君子来到此地,青黑上衣五彩华裳。那身上琳琅的美玉叮当作响,音韵悦耳。 只希望君子如玉,修德爱民。不要辜负人们的期望,也能够得到终南一样的福寿安康。
这首诗据传为秦大夫所作。《 诗序》以为“(襄公)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这首诗的意思是:你像上弦月渐满,又像太阳正东升,你像南山寿无穷,江山万年不亏崩。你像松柏长茂盛,子子孙孙相传承。
上面那首还有些劝诫的口吻,这首《天保》可是一首专为为君王祝愿和祈福的诗了。是召公致政于宣王之时祝贺宣王亲政的诗。《毛诗序》云:“《天保》,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
诗歌表达了作为宣王的抚养人、老师及臣子的召伯虎在宣王登基之初对新王的热情鼓励及殷切期望,即期望宣王登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更期望宣王把这份基业常常久久的传下去。
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这就是寿比南山不老松的早出处。
“中华寿岳”衡山南岳衡山:中华五岳之一,素以“五岳独秀”、“中华寿岳”、“宗教圣地”著称与世,尤其以世界的道、佛“共存一山、共荣一庙”的宗教和谐特色誉海内外。
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因为轸星司衡主寿,寿岳之说从此而来。在南岳衡山常常可以看到有关寿的各种书法雕刻,听到有关祈寿求寿的民风民俗。据不完全统计,南岳山上与寿有关的石刻达数百处。
宋徽宗当年游历衡山,留下“寿岳”两字刻石。
清康熙帝也御定衡山为寿岳。
清名僧智犁《重修广济寺记》中写道:“南岳乃天下五岳之一,世称为寿比南山者,即此岳也。”
据清光绪版《南岳志》记载,“寿比南山”四字题刻于祝融峰祝融殿北墙基下的舍身崖上,楷书阴刻,每字一米见方。2009年,湖南衡阳文物部门在南岳衡山高峰祝融峰上,找到了古代“南山”大型石刻,恰好位于祝融峰北侧的杂草中。遗憾的是“寿比”二字在考察中并未发现。
这也是很多人认为衡山才是俗语中的南山的理由。金庸先生游览南岳衡山时,也曾泼墨挥毫,写下“天下南岳秀,到此人增寿”的诗句。
“南海仙山”鳌山这个说法就有些神话色彩了。据说有一年琼州天气突变,那可真是天昏地黑、电闪雷鸣,倾盆大雨连下了七天 七夜。第八天,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天崩地裂,琼州脱离了大陆,成了一个岛屿。
琼州岛上的生灵死的死、伤的伤。河流改道,山脉变形,还有些河流和山脉因此消失了。神奇的是,只有南山(今三亚市的鳌山,也叫南山)安然无恙。传说经历了这次天崩地裂的南山人,都活了几百岁,后成了仙。
还有传说鉴真师徒东渡时遇到飓风,漂流到了南山。被南山人所救。他们一着南山的地,就立即睁开了眼,也有了精神。他们在振州居住了一年多,修造大云寺,传播佛教文化。这些奇怪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因此人们都把南山叫做仙山。传说到过南 山的人有病的去病,无病的健身,个个长寿,所以人们常用“寿比南山”来祝福他人长寿。
后记关于南山的说法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不过我认为,只是一句祝福语而已,出自何处又有什么可争的呢。只要能表达出我们对长辈的真挚祝愿就可以了。其实老人在乎的不是听到你的祝福,再多的祝福的话语,又怎么比的上哪怕只是寥寥数日的陪伴。
火神山和雷神山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名字源于中国很老的神话故事传说,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有两位正义之神,一位了是雷神 雷震子、一位了是火神 祝融他们都正义之神。而现在我们的中国、武汉都被肺炎所折磨,而肺炎都是邪神的所为,所以我们需要我们的正义之神 火神和雷神的帮助 帮我们去散肺炎!我们要以正治邪!所以就有了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名字。火神山和雷神山它不仅仅只是两个名字,它是我们全中华儿女的期盼!我们期盼肺炎早点结束!我们期盼钟南山钟老能早日抑制肺炎!我们期盼我们中国早日好起来!加油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我美丽的家乡贵阳! 以上是我所知道的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由来!谢谢!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32, "vposter": "http://p1.toutiaoimg.com/origin/tos-cn-p-0000/72ef7df17a89491190e785f2df191c45", "thumb_width": 1244, "vid": "v020162e0000bp81ca27u0r04jchcrng", "vu": "v020162e0000bp81ca27u0r04jchcrng", "duration": 91.8, "thumb_url": "tos-cn-p-0000/72ef7df17a89491190e785f2df191c45", "thumb_uri": "tos-cn-p-0000/72ef7df17a89491190e785f2df191c45",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91.8, "h": 932, "w": 1244}, "ultra": {"duration": 91.8, "h": 932, "w": 1244}, "normal": {"duration": 91.8, "h": 932, "w": 1244}}} --}太原附近哪里适合爬山?
一、你好,很有幸回答这个问题。太原从建成到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古时候这里叫定阳也叫晋阳和晋国,在大中华的版图上。它是一个内陆省份,属于黄土高原。但是海拔并不高。有两条大河。黄河和汾河灌流省内的大部分地方。古时候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北大通道。因为这里矿产丰富。地上和地下都有很多保藏!祖先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殖。从古到今山西没有闹过什么大灾大难。这里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二、晋祠在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悬翁山下,晋水的发源地。北宋天圣年间,追封唐叔虞汾王,并为大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大的圣母殿,殿前魚沼飞梁,为国内所仅见,店内为难老泉,善利二泉净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在17°左右,清澈见底,殿内左边有两个侍女,半边哭脸,半边笑脸,是晋祠的三绝之二。
三、晋祠也是一个又非,常有名的景点。他依山而建,有很多泉眼从山下流进晋祠院内形成了大小的湖泊。山泉清澈透明水质含矿物质回常丰富。几千年以来水量特别充沛。很少有断流现象。聚集汇合成定阳湖。宽敞美丽一望无际的湖面,在金色的阳光直射下。耀眼夺目。鱼儿在水里面穿梭不停,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的水浇灌着下游的万亩良田。晋祠的大米是有名,历朝历代这里生产的稻谷被称作贡米。晋祠院内圣母殿堂。供奉着圣母的雕像。有很多学者和名人慕名而来。
四、圣母殿彩塑作于北宋元祐年间,约1082年左右,圣母殿中有彩绘塑像,四十余尊均为北宋时期作品。圣母坐像居正中位置,高2.28米。凤冠蟒袍,端庄气派,周围有众多侍女环绕,他们的神态性格都刻画得十分自然。姿态动作各有不同,是晋祠彩塑中出色的一组人物塑像。
五、太原市东山西山相距很近。西山主要是有西山公园,这里翠柏常青亭台楼阁。长廊环绕。樱花,桃花,梨花正是盛开季节。值得人们去欣赏。东山有双塔寺解放太原的革命烈士陵园。这个公园里埋葬着很多为解放太原做出牺牲的英勇战士,他们为了我们的今天,抛头颅洒热血,用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是教育下一代的很好的教育基地。缅怀革命烈士。这里翠柏常青。烈士的碑陵下他们在这里长眠。所以我们要告诫下一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
六、结束语,培养好下一代,就要从娃娃开始教育,让他们懂得怎样做人勤奋学习。长大要成为有用的人才,把我们的大中华建设得更加富饶强大。我在这里衷心的感谢各位关注这篇文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