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四月,李世民的儿子太子李承乾准备谋反。由于事关重大,参与其中的侯君集此时却心中惶惶寝食不安。他的夫人看出异常说:“你如此的异常心中肯定有事!莫不是...不如去到皇上哪里自首尚能保全自己。”但是侯君集没有听从夫人的意见。
不久后太子谋反事发,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是太子心腹,他也被抓住。贺兰楚石为了脱罪供出侯君集参与谋划,于是朝堂上下一片惊愕!唐太宗李世民决定亲自前往问侯君集,因为他十分看重侯君集的才能。李世民说:“侯卿,我实在是不想让你受辱于刀笔吏之手啊,故而亲来审问。你是否参与其中?”
侯君集此时是后悔莫及,他五体伏地哽咽无语。李世民知道这就是代表他承认参与,心中惊讶、愤怒,随后又是惋惜,真是五味杂陈。他看着周围的重臣说道:“我朝定鼎,随后又能扬威于西域。侯君集多有其功!我不想让他刀斧加身,想赦免他的死罪,各位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一群臣子皆反对唐太宗的做法,认为侯君集参与谋反,死罪不可赦免。应该明正典刑,不然以后万一还出现类似的事,那又该如何处理?
李世民见群臣意见一致,心里也知道不可逆转。他流泪唏嘘着对侯君集说:“今天与你长别矣!此后阴阳相隔,唯有在凌烟阁才能看到你的遗像了!”
侯君集也被唐太宗所感动,他哭着对李世民说:“陛下厚谊,君集只有来生再报!我别无所求,但求陛下开恩留我一个儿子的性命,让他每年能为我祭扫,如此足以!”
李世民含着眼泪答应了他的要求,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子和儿子。翌日侯君集被杀,妻子流放。
此前不久李世民在凌烟阁画二十四功臣之像,侯君集排在第十七名。可谓风光不已,但是就是这么一位备受李世民信任的大臣为何参与谋反之中?这还要从贞观初年说起。
在玄武门之变中侯君集由于积极参与立下大功,事后李世民酬其功封其为国公,右卫大将军,紧接着又把他升为兵部尚书。为了栽培他,李世民让军神李靖教授他兵法战阵。因为侯君集此前没读过什么书,这时才开始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他进步很快,此后侯君集出将入相,开始为朝堂所瞩目,俨然贞观朝冉冉升起的明星。
在贞观十三年,高昌王麹文泰断绝丝绸之路,对大唐不敬。李世民任命侯君集为主帅,征讨远隔七千里之远的高昌国。侯君集展现出的统帅能力,远征雪山戈壁,灭其国擒其王。然后刻石纪功而回。经此一战西域诸国为之胆寒!
但是班师回朝之后,有司却把侯君集下狱。原来在灭高昌国后,侯君集把高昌国的财物占为己有。主将如此,下面的军士们肯定都有样学样,也大肆掳掠高昌国的金银珠宝。
在唐朝军纪很严,对于这种大军出征在外私自侵吞财物的都要追究主将的责任。后来在李世民的干预下,侯君集被放了出来免于追究责任,只是被李世民责备了一顿。在李世民看来,此事瑕不掩瑜,侯君集劳苦功高。看在他功劳的份上就从轻发落,责备他一顿就可以了。
但是侯君集却不这么想,他对此却忿忿不平。在他看来,自己两次远征塞外(还有一次是跟随李靖灭吐谷浑),独灭一国这个功劳很大,却因为拿了一些财物险些被下狱问罪,这是有人在排挤他于是他很是生气。
一次,他的好友张亮到洛阳担任都督,侯君集就说:“你也是被排挤的啊!”
张亮很是奇怪的说:“我只是外放而已,不存在受到排挤啊!”
侯君集气愤的说:“我灭一国,扬威于绝域。回来后却受到陛下的责备,还险些被下狱。这是有人看我功劳大想排挤我。反正你也是被排挤的,干脆我们一起反了吧!”
张亮一听魂飞魄散,他把侯君集说的话告知唐太宗。唐太宗认为侯君集只是心里有些不平衡,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里。还是对待侯君集如故。
但是人的善恶之间有时候就在于一个不经意的念头,一个不起眼的想法。侯君集虽然只是说的气话,但心中也埋下了一颗种子。
其后太子李承乾因为行事叛逆,在李世民面前日益失宠。他得知侯君集也经常对朝堂不满,想着把侯君集拉入自己的阵营。于是他通过在东宫当差的贺兰楚石(侯君集的女婿)从中牵线搭桥。
就这样侯君集和太子李承乾见面,在李承乾的吹捧下侯君集觉得太子是懂自己的人了,于是他举着自己的手说:“此好手(意思是自己很有才干),当为你用之!”后发展到两人开始商讨谋逆的事。事败后太子被贬,侯君集被杀。
侯君集的死让人叹息!如此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后却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和前程。
我们常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侯君集就是被自己狂妄和自大的性格所连累。他的确功劳大,本领强。每次得胜唐太宗都不吝用官职和爵位来赏赐他,给他凌烟阁画像这样名垂千古的崇高荣誉。他不知感激反而日益恃功骄恣,依仗战功不把别人都看在眼里。
后一旦受挫又觉得别人小题大做,在排挤报复自己。从而产生不满心理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所以说人要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保持冷静。这样才能时刻看清形势,看清位置。#翘楚读书会#
文章参考资料:《旧唐书·侯君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