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进步奖状,怎样说感谢老师的话?
家长感谢老师的话:
1、老师您辛苦了,您为一年三班的付出和所做的一切,我和爸爸都深 深的感受到,家长感谢老师的话。 辛苦了! 谢谢您在孩子的学习路上陪我们一起走,您对孩 子的细心栽培,也让我一起学习和成长,让我看到更宽阔的世界,也发现 子孩的潜力。 谢谢您不分晨昏的忙碌,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只盼引导学 生,能成大器,能出类拔萃,希望孩子能心智更成熟,能跟上老师的脚步, 有这麼好的老师是一年三班孩子的福气 希望孩子能有多采多姿又快乐的 。 学习童年。 感怀您常给予指导和沟通让亲子间的互动更愉快,学习的动力 也更有趣。
2、我们都十分感谢陈老师对孩子的用心教导,尤其是提供我们宝贵的教育 方向,针对孩子的特质引导孩子往更好的道路发展! 除了知识方面, 很感谢您也对孩子的品格、人际、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十分的用心! 孩子是个粗线条的小孩,多谢有您的耐心与包容,才能让他往正向进 步! 我们都从您身上学到现代为人父母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 式! 我们随时准备好调整脚步,希望能与陈老师有好的亲师沟通, 支持您的教育理念!。祝福您!
3、每次陈老师要家长们写心得与感想,尤其是有关要家长提供意见时,就会 觉得惶恐,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陈老师给孩子们的东西已经十分丰富 而且生动有趣而不呆板,所以都不知道如何给其他意见。看见孩子每天都 在进步就觉得安慰。心中充满了感激,陈老师与各位家长,孩子们有 您们真幸福!
扩展资料: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研究生入学前,师兄师姐告诉我关于导师的各种坑,让我千万别来,好退学重考要么找工作,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要综合考虑,首先你自身是否抗压,家庭条件如何。尽量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且研究生环境也会相对复杂,潜心研究的基础上也有人际关系处理的困扰。
导师的问题,你可以自行网络查询,首先你选的导师好是带了很多届属于“桃李满天下”类型。这种导师的科研基础扎实且人脉广;在你所在的院系能说上话,如果你有什么需求,也可以帮一些忙;带学生也有经验。“半路出家”的导师基础较为薄弱,对你的课题发展有一定影响;没带过几届学生,处理学生工作可能感情用事,不够理性。
好的导师可遇不可求。主要还是你自己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做不出结果不自暴自弃,被导师训诫不过分妄自菲薄。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作为学生怎么跟导师交流?
能够问到这个问题便足以说明您是一个很用心的人。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首先要做到真诚,真诚的态度和心是能够使交流的对方感觉到的。其次,跟导师交流,要做到尊重,语言用词要尊重,坐姿或站姿也要得体。再次,思路要清晰,可以提前想好所要谈话的大致提纲或顺序,可以提前组织好语言或措辞等。后,我感觉作为学生一定要看书,一定要提前查找你跟导师想要讨论的问题的相关资料,或者多看相关的书籍,然后再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会更有深度,更值得探讨。这样交流起来也有话可说。并且导师看到自己的学生那么爱读书、爱思考、善于提问且会提问,他也一定感到很欣慰!我是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回答您的问题的,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祝学业有成!
老师给孩子辅导作业,该如何感谢他?
老师给孩子辅导作业,该怎么感谢他?
家长能这么想,抱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老师,已经是对老师大的褒奖和真诚的感谢了!
题主在提问时没有说明老师是怎么辅导孩子作业的,果怎么样?但从题主要表达谢意,可以看出老师的辅导对孩子帮助很大,而且应该是无偿的。
如果是有偿补课,哪怕果再好,家长也不太会在背后表达感谢,那一定是要当着老师的面夸大了说的,目的当然是希望老师更加对自己的孩子尽心尽力。背后可就不一定了,因为一旦收费补课,这种活动的性质就变成了生意,我付钱你出力,天经地义。有成是应该的,否则,我何必花这个冤枉钱?没果那就是你供方无能,水平差,该骂而且要换人!
但无偿且补出果来了就不一样,说明这位老师尽心尽力却不图钱,确实是真心实意要对孩子好!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遇上这样的好老师真是学生之幸、家长之幸!感谢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家长千万别来俗气的那一套,给老师硬塞补课费、送礼物、请吃饭,那反而玷污了老师的那颗难能可贵的纯洁心灵,把一件高尚的事做成了不纯粹的事,而且还会授人以柄,落人口实。
家长要真想感谢也很简单,把感恩的心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尊重老师,学会感恩。此外,遇到伤害抹黑老师的人或事,站出来现身说法,帮老师仗义执言,说几句公道话,就是对老师好的回报了。
身边有研究生(硕士或博士)因为受不了导师而换导师或退学的吗?
我带过的研究生都正常毕业了并都获得了硕士学位。没有中途退学的,也没有【中途】换导师的。
研究生复试,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复试在即,找导师的问题成为考研(微博)人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 “导师都说要挑有灵性、有潜力的学生,可面试时间这么短,如果能提前找导师聊聊,展示一下自己,相当于抢了一个面试的机会。”这是不少考研人普遍的想法,于是,一些如何“讨好”导师的“人情秘籍”开始在网上流传,民间甚至流传着考研的“潜规则”:外校生拼不过本校生,与导师素昧平生的拼不过一面之交的,一面之交的拼不过找对导师送对礼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教训篇:有多少梦想可以挥霍?
教训1:联系的导师太多,给人心机太重的印象
赵琳,报考北京某高校的研究生。初试成绩中等,为增加成功的几率,复试前两周她来到自己所报考的学校,打算为见导师做做铺垫。她通过自己在北京的同学和朋友,找到本校正在读研的师兄师姐们,分别拜访大家,以了解所报院系各方面的信息。接下来,便开始跟着师兄师姐去上研究生的课,辛苦奔波,倒也得以被几位导师认识。
就此来说,她的铺垫已经足够,但她还不放心,继续马不停蹄地找关系:找师兄师姐索要导师的联系方式,请求他们带她去见导师。当然,后没有人愿意带她。于是在快复试前,她开始给有联系方式的导师打电话,自我推荐,并表示自己希望成为他们的研究生。导师们的答复大多是要看她复试的表现。于是她放下心来:至少有一个导师会要我的。面试时她一点也不紧张,毕竟大部分导师的课她都上过,回答问题时也很镇定自若,对答如流。导师们对她的表现也比较满意,有好几个导师都想录取她。但是很快,情况发生了大逆转——有一位导师提到赵琳此前曾与他联系的情况,立刻另外几位导师也说赵琳给他们打过电话。导师们一商量,觉得这个学生心机太重,不够单纯,后共同决定不录取她。
教训2:目标导师不明确,造成了“撞车”
刘杰,本科学农学,跨考业报考教育学,不幸的是没有进入复试名单,于是开始考虑调剂。终于,她了解到武汉某农科所招教育学研究生,急忙与他们联系。因为身在郑州,刘杰给所里的导师们群发了邮件,在每封邮件里都说明自己的情况,并虔诚地表示想要当那位导师的学生。初,她顺利地收到好几位导师的回信,表示很欢迎她去面试。但当农科所复试名单出来时,她发现没有自己,打电话咨询,教务秘书说因为她“撞车”了。
教训3:冒昧送礼,一瓶醋也可能误事
张伟,山西考生,初试考了某大学研究所第二名,因为经济条件比较拮据但又想去看望老师,结果送了几瓶家乡的土特产——山西老陈醋,但后复试还是被刷了下去。事后张伟反思,感觉问题也许就出在自己送的特产上。也许他本身的意思不是“吃醋”,但就担心老师“借景生情”……
教训4:言多必失,尤其是在不懂装懂的时候
还有一位考生见导师的经历可谓是“前无来者”。导师问他:你近看了什么书?他说我看了XXX。导师再问:相关内容的书你还看过谁写的呢?答:我看了XXX,不过那本比不上我看的前一本。于是数落一通,以表示他对本专业的学术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谁知,那本书的作者 正是该教授去世的导师所写,自然什么希望都没有了。
经验篇:“前辈”们是这样克敌制胜的
经验1:到学校去听课
媛媛,东北某大学学生,报考南方某高校。她初试成绩高,很想跟随某位导师做研究,但是听说该导师只喜欢收男学生,这让她很苦恼。复试前半月,心急如焚的她便来到学校,开始跟班听课,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导师逐渐认识了她,也比较欣赏她。之后,媛媛课后找到导师,表明自己的心愿,导师表示,如果她面试表现好就考虑录取她,终她幸运地如愿以偿。
经验2:主动向老师请教
李惠,本科成绩很好,考研报的是本专业领域的学校,所以复习时特别用功。7月新大纲下来时,她发现又增加了一本参考书,据说作者是学校一位刚从德国回来的老师,学术水平很高,见多识广。但是新书看起来困难,尽管李惠从头到尾研读了一遍,但还是没什么感觉,好在序言后面老师留了自己的邮箱。看完第二遍后,她便将自己的一些疑惑发给了老师,很快收到回信,老师夸她看书仔细,并对她的疑惑进行了解答。接下来的复习中,她经常就书中的问题给老师发邮件(从第二封邮件开始,她署上了自己的姓名),每一封信老师都很快回复。渐渐地,她被老师广博的学识和平和的态度所吸引,渴望跟随老师做学问。
初试结束,她的成绩不错,于是在复试前一周,她来到报考的学校,给老师发了邮件,汇报了自己的成绩,并说明自己已经来到学校,想见见老师。老师答应她去办公室找他,见面后语气很友善,问了问她在本科的学习情况并随便聊聊她在学术上感兴趣的东西。面试结束后不久,她得知自己梦想成真。
经验3:钻研导师著作,言行诚恳有礼
杨新,一个来自某名茶之乡的男生,报考的是一所知名院校的热门专业。幸运的是,他高中同学的哥哥正在自己打算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读研,而且师兄的导师正是专业参考书的作者之一,堪称本专业领域的元老,能跟随这样的导师做研究,那简直太幸运了。于是杨新很早便开始与师兄联系,对于复习中遇见的问题和困惑,师兄也以过来人的角度给予耐心解答,加之杨新学习刻苦,初试成绩不错,名次位列中上。初试结束后,他便开始在网上搜寻导师的专著和论文,仔细进行研究。
复试前半个月,杨新打算到所报考的学校看看,顺便给师兄捎去两包茶叶。到学校后,师兄对杨新的礼物表示了感谢,并随口提到自己不怎么喝茶,倒是导师很喜欢喝。这让杨新兴奋起来,他跟师兄聊了很多,并向师兄了解了导师的一些情况,还向师兄表示自己很想见见导师。师兄认为直接引荐不太合适,但可联系导师的办公室。第二天杨新去办公室见到了导师,还带上了茶叶。导师对于他的突然造访起初并不太热情,但当听说杨新研究过自己的专著后,脸色立刻转晴,聊完学术上的问题,杨新还谈到了自己的家乡,谈到茶,导师也兴致勃勃地说起自己的喜好来,后对于他带的茶叶也欣然接受了。自然,杨新终成为了名师之徒。
复试前申请做导师的助手
心理系的学生小王想报考的导师课题很多。复试前一个月,他到学校向导师的学生了解情况,学生们都说近特别忙,在帮导师进行某一课题的实验。于是他特意花了几天时间向未来的师兄师姐讨教,与大家熟悉之后,她礼貌地提出让他们带着去帮忙做实验的想法,其中有一位师姐建议先请示一下导师。导师说正好人手也不够,那就让他试试。结果,小王硬是在复试前跟着导师做了快一个月的实验,这期间导师也喜欢上了这个谦虚、认真、好学的学生,面试结束后很快就录取了他。
策略篇:谋定而动,打十拿九稳的胜仗
谈到策略,首要的前提就是初试必须过线,所以考生要记住关键的是前期好好复习,否则策略与你无关。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的导师可能会碰到不一样的情况,但有一些是肯定的:对导师了解越多,胜算就越大,多一分了解,你就多了一个成功的砝码!
策略1:相机而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报考学校时,尽量选择那些能拥有有利资源的学校,包括本校师兄师姐或老乡、朋友所在的学校,或者通过别人能在那所学校找到所报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复试之前要通过互联网查询报考学校的相关复试政策,还要请教往届的师兄师姐,从侧面了解一下导师的禀性、好恶;同时也可以在请教的过程中和未来的师兄师姐叙友谊,了解一下往年复试的情况。这样,你可能比别人多了解一些“内部消息”,包括所报院系对“见导师”的整体倾向,想报导师的学术水平、性格、习惯、好恶等。如果院系或者导师都不反感学生提前找他,那么初试成绩出来后就应与导师取得联系,清楚地告诉导师你的姓名及初试成绩,并期望面谈。有的导师不希望面谈,则可以通过邮件或电话进行交流。
策略2:信息到位,见面前读懂导师
如果可能,好面对面与导师交流,许多考研过来人认为,面谈更能给导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导师对学生很满意,被录取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考生在接到复试通知后,可马上登陆报考大学的网站,了解到复试的指定书目,并提前做好准备。由于复试考查的是考生的知识积累和自身的发展潜力,因此必须对所报专业的学科发展领域十分熟悉,其中包括学科目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并要多了解导师研究的侧重点和主要的学术观点。
在面谈前的这段时间,考生可到网上搜索相关论文,尤其是相关专业领域比较的学者的论文和创新性突出的论文,多关注本专业理论在实践领域内的运用以及其果和评价。了解报考导师目前正在承担或已经完成的比较重大的科研项目,了解导师的主要研究领域,认真阅读导师在期刊上发表过的研究论文,好能思考一下这些论文解决问题、阐述观点的思路,并了解相关知识。了解导师很简单,如登陆学校的网站查询,或在图书馆的数据库里输入导师的名字,就能看到导师的基本情况和学术成果。
策略3:与导师见面要掌握分寸
如果要提前联系导师,也要让彼此的认识自然,不要太僵化,否则弄巧成拙。考生尤其要避免的是咨询考查内容或者考试重点,这种开场白几乎注定会让考生失去复试入围的机会。很多导师青睐埋头做事少说话的学生,所以与导师第一次见面时,不要夸夸其谈,否则会令导师讨厌。现在中国很多院校,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都是采取全学院统一招收硕士研究生,根据考生报考的专业以及考分,确定终录取与否与录取的专业。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确定导师,如果过于功利地联系导师,实际果就要大打折扣。
因此,你可以做的事情是:第一,要谦虚,可多向导师请教其所关注的学术领域的问题,也可以聊一些你对所选专业的情况,谈谈你对专业的兴趣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对导师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如果准备几个有意义的专业问题提问,老师会很高兴和你探讨。第二,如果你的确没什么问题好问,那就聊天,说说对学校的感受、自己的家乡等,这些是的话题,没有人对此反感的。谈话中要注意看导师愿意跟你聊哪些方面的问题,尽量谈论导师感兴趣的话题。第三,关于要不要送礼。送礼物之前一定要了解情况,有些导师比较反感学生带东西见面。如果老师不是太严肃或者比较“开明”,那么不妨带点小礼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些家乡特产之类或者一些水果。挑选礼物一定要注意,不能选择那些有可能引起导师误会的礼物,只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即可。
政策篇:高校正淡化导师个人意见对复试的影响
2004年,中山大学的考研复试“淡化”了导师制——部分专业如外语学院、中文系等报名时不用填导师。由于社会上对研究生教育导师制出现“1个茶壶灌9个茶杯”的现象颇有争议,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对此采取“导师组”的做法,由一个导师团队带研究生,研究生入学头一年不分导师,到了做论文的时候,再配备相应课题的导师,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同时给博导、硕导都设立招生人数上限。
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也改变了复试的报考模式,考生在报考时也不需选择导师,等到复试结束后再做选择。该校研究生院招生办有关负责人表示,2009年考研有一门专业课放在复试进行,从而加大了复试的难度,也加大了导师在复试中给分的比重。为了避免导师在复试中给自己“门下”考生“感情分”的现象,采取考生报考时先不定导师、待复试结束后再由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做法。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邵松林说,学校规定各院系至少要组建5~10 个由教授和博导组成的专家面试小组,面试时由考生抽签决定由哪个专家组面试,杜绝以往可能出现的托人打招呼等不公正现象。同时,学校面试拒绝走过场,要求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
文章来源:跨考教育
研究生过年该不该给导师送礼?
全看导师在开始的时候立的规矩和形成的风气!
我先后指导过10届总计49名硕士研究生。我的工作室的规矩是:
【1】新年(每年的后一天)学生不给导师送礼,而是由导师买单,请在校的三届研究生(研一、研二、研三)在一起吃顿饭。饭后如果学生们还有活动(比如K歌、蹦迪…),学生们自费,导师不参加也不买单。
【2】春节:导师放假、学生们回家,更不用送礼,就是通过QQ、电话、短信(当时不流行微信)互相拜年。
【3】应届学生毕业:凑份子给导师(还有我的副导师)送礼,基本每人50元左右。先后送的礼物有:盆景、按摩脚盆、按摩车枕、电饭锅……。导师作为回礼就是:再请学生吃一次饭(这时只请将毕业的学生了,低年级的两届不参加了)
【4】每次春季开学:学生带家乡的土特产回来(盐水鸭、德州烧鸡…),不过基本都是放在工作室里【共产】。开始的时候有学生不习惯……我那么老远给老师带回来的,居然让你们他喵的给吃了!工作室里的师弟师妹一脸懵……老师让我们吃的呀,还以为是老师拿来的呢。后来大家就都习惯了,开学后用学生们从家乡带来的土特产在工作室来一次工作餐
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句子?
1、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不辜负时光不辜负老师!
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句子 不想让老师失望的心情说说
2、我会考上理想的高中,会成为别人想成为的人,会过好自己的生活,会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会不让父母老师和自己失望。
3、我一定会在中考上拼尽全力不辜负老师和自己的努力。
4、我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王老师对我的包容与理解,忍让与迁就,我自知是一个很固执,甚至有些偏执的人,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可以努力成长,不辜负王老师对我的殷切期盼。
5、希望自己能变的更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6、我今年一定好好考试,不辜负老师和家人的期望。
成为研究生后,你有了哪些收获?
1.研究生不是学生,导师不是老师,同门不是同学;
2.过高的期待必然导致过大的落差;
3.过低的自我要求必然导致悲惨的结果。
4.不论如何都不要走极端,实在不行就退学,退学都不敢就直接断绝外部联系,远离那些恶魔,剩下的事情之后再说,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这句话很适用于研究生。
5.能再研一完成的课程不要拖到研二,能在研二完成小论文的不要拖到研三,研究生的时间越到后面越宝贵。
6.科研是要忍耐寂寞的,对普通人来说可能要比火影还能忍,如果不是极有才华或者背景深厚,不要轻易走上这条道路。
7.家里经济条件一般的,不要死磕科研。
8.不要跟导师闹僵,一力降十会,你手里基本上没有任何有意义的筹码,而对方掌握你研究生生活的生死,闹崩了,要不走要不忍,别极端。
9.时刻谨记,作为研究生,你对科研只是初窥门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先把基础打好再说,不要好高骛远。
10.不要得罪学院里面那帮财务教务的老阿姨,不然有你罪受。
11.读研并不意味着高人一等,人生是场长跑,读研不能帮你取胜,但是能让你在前半段多些选择,在后半段少些阻拦。
12.认真对待自己的科研成果,不要贪图一时之快而造假,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关你事的倒是无所谓,他说OK就行。
13.好好锻炼身体,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承受压力,实在不行的时候老师看你那么壮也不太敢把你逼急。(我当年就是)
14.对未来,要有规划又时刻准备好变化,不要轻易钉死在一台路上。
15.珍惜你的异性伴侣,这个阶段以后在社会中的就没那么单纯了。
16.逢人说话留三分,不论是是有还是同门,万万不可轻易将心里话一吐为快,很多人都是这样招来大祸的。
17.平时有机会又不排斥的可以多喝就业老师的搞好关系,有用,亲测。
18.小论文被拒了不要怕,多投几次,照着意见改,只要没有根本性硬伤,总有瞎了眼的期刊会收的。
19.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维持着若即若离是好的,太亲近和太疏远某种意义上都不好,但是这个对普通研究生来说还是太难了,经历过的应该会懂。
20.研究生其实真没啥钱的,补助500,老板补助看心情,随便一个23线都不够生活。
21.永远要记住,学术界是有山头的。不要拿着导师的项目或者资料问其他导师的学生甚至是导师本人,不然你会死的很惨。
22.导师间的关系不是学生能揣度和干预的,别轻易碰。
23.多手准备,不要在后才发现啥都没有(论文和实习经历)
24.理工科,尤其是工科,硕士生基本上就是廉价劳动力,要做好心理准备。
25.你的心情在相当部分导师眼里不值一提,药学会控制情绪。
26.还是那句话,要意识的你的导师是从尸山血海中混出来的老江湖,对很多孩子来说他可能会是你目前为止能直接密切接触到的顶点。力量的碾压式无情的,但是不要走极端。
27.国内理工科导师脱离科研的占相当一部分,科研上有意义的指导基本上是不用指望了,不乱指挥就谢天谢地了。
28.,,不要轻易直博!除非你背景够硬!(素质够硬都不好使)
29.硕士期间不要寄希望与任何人能帮你毕业,师兄师弟同门导师都靠不住,只有你自己可靠。
30.有机会多参加比赛,相对于论文,公认度高的比赛经历和奖项比单纯的论文对你的未来来说更加分(NS大佬除外)。
31.找工作的时候不要只听知乎的,知乎现在基本就是一切专业转CS的风向。很多专业的发力期在后面,如医生、工程师、律师,而且甚少会有“35危机”。
32.情怀不能当饭吃,没有实力的情怀一文不值。
33.认识到,自己大概率是个普通人,越早分辨出来越好。
34.普通人也能有好的出路,但是路要走稳,方向要走对。
35.硕士出来就别去工地车间了,待遇再好也别去(除非家里有高层),成长不成长因人而异,但是消磨你的斗志和活力是实打实的(适用于土木和机械)。
36.科研上,先看文献再请教,没有一定的积累你问的问题会很幼稚。
37.几个关键时间点要把握好,分别是:研一下的5-6月,研二上的2-3月,研三上的9-11月。他们分别对应着你是否适合科研,该找什么实习和该找什么工作,要提前做准备(个人意见)
38.就业大的建议:要不兴趣、要不专业。相信我,99%的人选这两个以外的之后职业发展都不会好的。很多人其实也不喜欢编程/互联网,为了钱而去,后的结果大概率是拼不过兴趣党,干不赢专业派。但是要记住,专业大于兴趣。还是那句话,认清自己的水平,不要在知乎贴吧看到两个成功经历就以为自己也能成,你不知道人家的具体情况和付出罢了。
39.不要酗酒,不要暴饮暴食(这个不少)。
40.985/211的不要那么乱转行,要做到有的放矢,提前准备。因为你的成本要比双非高很多。双非坑爹专业的学生本身就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但是你们的文凭已经能让你们去很多对专业要求不严格有比较不错的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