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和孩子沟通?
一、沟通的心法是爱与尊重
父母与孩子沟通之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父母尊重孩子。
作为家长要从人格上尊重孩子,对孩子就像对其他成年人一样,比如你面前如果是你的同事,你是不会随意贬低他,或者给他贴标签。如果用对待朋友的态度带着尊重去跟孩子交流,那么孩子就会体验到自尊。
这里的“爱”不是类似“我为你好,所以你必须听我的”的逻辑,也不是“都是为了你好,我才会这样付出”为借口去绑架孩子的自由意志。
爱与尊重,就是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愿意用稳定的情绪耐心的倾听孩子,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
二、沟通的氛围
不是为了沟通而沟通,而是加强情感的连接,首先千万不要把孩子看得比你的伴侣更加重要。在我看来,夫妻关系是第一重要,心理学上说,家庭里横向的关系大于纵向的关系,因为有了牢固的夫妻关系,才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会有一个正常、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谐的家庭关系造就情绪良好的孩子。
另外,父母以肢体接触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比如抱抱孩子,跟孩子沟通时眼睛看着孩子。
三、沟通技法层面
你有丰富的话题跟孩子交流吗?
在沟通这个问题上,作为父母我们有丰富的话题吗?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吗?…..比如除了学习之外,除了考试成绩,有其他的沟通话题吗?
比如上去拥抱一下他,拍拍他的背、他的头。
这种无言的动作,孩子全都能够理解。而且觉得有感,他愿意向家长倾诉时,基本上沟通大门就是敞开的。
同时注意沟通的时机,比如孩子不想说话,可以以书信的方式,孩子受挫,就用肢体语言去表达关心,相同的话只说一次就够了……
总之,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和睦的家庭重要,因为这样的家庭,孩子子在家庭中能够很自然、很幸福的成长,愿意去表达,那么沟通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作为父母,什么事都不告诉儿子,只告诉女儿,作为女儿该怎么办?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正好和我一样,作为父母,他们什么事都不告诉我的哥哥,什么事都和我说,我作为他们的女儿总是尽量去满足他们,我觉得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吃了很多苦,小时候他们是我们的天,现在他们老了,我们不应该嫌弃他们,要尽孝道,不要让自己将来留下遗憾。我们现在是他们的天,他们有困难我们做为子女,应该想尽办法解决。
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体贴,温暖。儿子是父母的皮夹克,好看,但不暖和。加上中国人的封建思想,没有儿子总感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说话脊梁骨都直不起来,会被人耻笑无后,在农村干农活必须要男的才行。
但是他们为什么什么事都不和儿子说?男人比较粗心大意,说话不注意细节,大嗓门。女儿比较细心,说话秀气,体贴入微。
比如有次,老妈把发了芽的土豆舍不得丢弃,拿来炒菜吃,被哥哥看见了,立马瞪大眼睛大吼大叫说,不能吃!会吃死的!母亲很伤心,向我倾诉,我笑着说,哥哥没有说错,他只是说话冲,他是那个性格,他的心不坏,是不能吃,吃病了又要去医院,钱还要的多,人还吃亏了。母亲听了我的话心服口服,连忙说好的好的,再也不吃了!
还有一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说,我的家乡属于贫困县,起了很多廉租房,结果都分给了关系户,应该得到的都没有得到,哥哥胆小怕事又没文化,我不得不出面,后为父母争取到了一套房子。
平时父母的吃,穿,用,我也尽力满足他们,我宁愿自己不吃,少吃,也要给他们吃。所以父母对我没有一句怨言,感叹说,还好生了你。@悟空问答
当父亲的对孩子没有耐心,总是大吼大叫,孩子更不听他的怎么办?
教育孩子要有耐心,总是大喊大叫,首先是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大人的话孩子更不愿意听,其次,让孩子处于高频的声波中,对他的身心成长更不利。所以,为了教育好孩子,建议家长多看看有关教育孩子方面的书。不要以文化低为借口,如果真的不愿意看书,网上这类的视频多,也可以借鉴参考的。希望我们每个家长都能做好自己的角色
单亲父亲的经典语句?
人生,无所谓失去,只怕草谁地挥霍。
生命有限,所有得到,后终会失去。只要用心珍惜过,就不必太在意失去。
花开花谢,四时更替,该走的谁也无法挽留,该来的谁也阻止不了。
放开怀抱,坦然面对,以喜悦之心迎接每一个清晨,以淡然之心送走每一个黄昏。
不亵渎生命,就能大限度迟滞失去,单亲爸爸也会有春天。
父亲如何与处在叛逆期的男孩子沟通?
男孩子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过几个叛逆期,只不过男孩子比较突出,女孩子比较内敛含蓄。做为父母,在孩子叛逆期要妥善处理孩子的情绪行为,对孩子以后生活,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处在叛逆期的男孩子一般都是比较任性,自以为是,还有很多表现比较烦躁,暴躁。还有很多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反叛,抗拒,甚至与家长进行强烈对立。也有一部分孩子比较内向,表现不很,会暗地里做一些比较任性,叛逆的事情。
做为家长,特别是男孩子的父亲,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孩子生长的叛逆期,与孩子及时沟通重要,发现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出现逆反心理,要善于沟通,和孩子交朋友,认真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感到家长的关心。孩子情绪出现波动,要积极引导,适时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之中,让孩子感受到受到关注,认可孩子观点,让孩子有成就感。
关于如何处理孩子在叛逆期的问题,有很多方法和经验,但经验不能复制,,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重要的是在孩子叛逆期期间家长们要有足够的重视,足够的耐心,足够的信心,处理好孩子的叛逆问题,让孩子顺利度过生长叛逆期。(个人观点,欢迎指导评论)
一个好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父亲的品行,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败
作者:春之情
我们先来品味两句俗语:一句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意思是讲,有什么样的父亲,就可能有什么样的子女。
另一句话是:"老子偷猪,儿偷牛“。说的是儿子学父亲的恶习,会有更大的胆量,学坏更可怕。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父亲就是子女们的榜样,子女们会学习借鉴的。
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必然会模仿学习的。
孩子们认为,父亲能说的话,能做的事,应当是不会错的,从小就会模仿你的言行,并在心中留下烙印。这种榜样的行为,将影响子女的一生。
好的父亲,会言行谨慎,思想作风端正,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他们应当具备言语谨慎,行为规范,吃苦耐劳,不惧困难,勇往直前。
生活中,他们是尊老爱幼,团结亲友,夫妻和睦,相敬如宾的。这些的品德会潜移默化,作为孩子们学习的楷模。
孩子们懂事以后,会模仿学习你的相关言行,成为你的影子,甚至会超越你的能力。
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你的正能量必将影响孩子上进,促进其自律、自强,乃至事业上成功。
然而另一种父亲,由于他们思想品行不正,口无遮掩,胡话满天,脏话不断,负能量尽显。
夫妻之间经常争吵、打斗。工作没有上进心,没有责任心,懒惰,自私吝啬,缺乏爱心和奉献精神。
这些品行,无理将让孩子模仿学习,甚至"发扬光大"。这种负能量的言传身教,后果可能会误了孩子的一生,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可能会让他们成为劣品孩子,胡作非为,胡绞蛮缠,甚至做出危害家庭,危害社会的行为,遗憾终身。
因此,作为父亲,一定要懂得言传身教。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品质、慎谨自己的言语,规范自己的行为。
从小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高智商,高情商,有知识有智慧,有技能,有良好品德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有希望成为成功、幸福的人。
父母怎样做孩子的榜样?
我是布点法的研究者,传承者。布点法简洁的定义就是“知与不知转化的问题运动”。它是接地气的教学方法。因为不知道你孩子多大,就假设你孩子是学前儿童,那么现在就从孩子的家庭教育,从教学、教育方式的角度给你聊聊。限于时间,如果你孩子中小学了,如果你觉得我今天的分享适合你,以后你可以继续提问,我一定继续回答。
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以个体教育的方式进行的。如果你的孩子还是学前儿童或者说是还没有习得语言符号,按布点法的理论这个时段应该采用结合型教学方式。所谓结合型:婴幼儿与儿童认识世界,必须依赖养育者的教育,学习的基本目标应当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受教者向养育者学习语言与认识周围世界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一原始的师生交往应施教者教学语言与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受教者学习语言与认识具体事物结合在一起,故称结合型。根据布点法的这个原理,作为家长也就是孩子的养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或无意间,注意结合周围事物,用尽可能准确的语言描述来教导孩子,为以后孩子进一步的教育做好铺垫。
这里再跟你补充一点皮亚杰的关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发展知识:感觉动作期(0——2岁:1,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基模功能。2,由本能性的反射动作到具体目的性活动。3,对物体认识具有物体恒存性概念。)前运思期(2——7岁:1,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2,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3,能思维但不符合逻辑,不能见及事务的。)
今天就这样吧,有疑问以后继续回答。
元旦放假了,你想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要玩玩个痛快,要学学个踏实!
孩子遇到事情,父亲永远都是责怪他,是什么心理?
“爸爸,这是我这次考试的成绩。”
“才98分,你怎么不考100?你看隔壁的小明,每次都拿第一。”
“爸爸,我刚才摔了一跤。”
“你怎么那么笨,连走路都不会。”
很熟悉的场景,是不是?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有一种家庭教育,叫“你什么都不行,别人家孩子永远”。
为什么有些家长偏向于责怪孩子,而不是鼓励孩子?可能他们小时候就是这过来的心理学上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并且长久而深远的。当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们要与原生家庭产生许多牵绊。这种牵绊,从我们出母胎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在我们逐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首先是从养育者身上习得了如何开口说话,如何处理事情,如何面对社会,如何与人打交道……如果说,一个孩子从小就在一种打击式教育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假如他自己也认同这种教育方式,那么,成年以后的会应用到自己的子女教育上;如果他自己不认同,并且拼命的否定自己的养育者,那么,这种否定就会像自我催眠一般,让他牢牢记住自己不喜欢的养育者的言行,并逐渐发展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而这两种情况下教育出来的孩子,成年以后对自己孩子进行否定式教育的可能性是大的。
因此,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待人接物,与人相处,随时觉察自己的言行,可以帮助发现自己是否受到了来自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如果发现了,分析尝试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慢慢改变自己。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不少家长误解了“激将法”的正确打开方式“谦受益,满招损”,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不少家长出于担心夸奖会使孩子骄傲自满,停滞不前,于是选择不夸奖孩子,而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或者是否定自家孩子的努力;或者是吹毛求疵;或者是一脸严肃“不要骄傲”……有一些家长,似乎从未想过正面肯定自家孩子,吝啬于表扬孩子,并美其名曰“激将法”。
所谓激将法,就是利用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有利的一面,以刺激的方式激起其不服输的情绪,将其潜能发挥出来,从而达到不同寻常的说服果。但,这种方法的应用,是要看对象、环境和条件的,并且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过缓,否则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不少家长以为,激将法就是一直否定孩子,以达到刺激他的目的。然而,这种一直否定的教育方式,更准确的说,是一种打击式教育,不仅不一定能激起孩子的斗志,还可能使孩子从此变得很自卑,失去斗志,还会影响亲子关系,严重的可能导致孩子心理扭曲。
对孩子使用激将法,前提是家长曾经表扬过孩子,肯定过孩子。也就是说,肯定和刺激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有时候,可能是恨铁不成钢,也可能是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却不了解孩子的实际能力,还有可能是虚荣心太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真实想法。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大部分的,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缺乏沟通;或者自己小时候有曾经未实现的愿望,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理想的继承者,而对孩子抱有极大的期望,甚至有点不切实际;然而,他们并未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家长,看着别人家给孩子报课后兴趣班,就跟着瞎报,今天学钢琴,明天学舞蹈,后天学画画,大后天学计算机,把孩子搞得比成年人还忙,却从来不知道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孩子的特长是什么。于是,当自己给孩子安排了一切,孩子却没有给自己相应的期望回馈,大失所望,于是对孩子各种批评。
在一些情况下,家长们喜欢互相攀比,尤其两家孩子在场,特别喜欢比成绩,比获奖……各种暗暗较劲,有的家长觉得自家孩子比不过别人家的,就是给自己丢脸,于是对孩子没好脸色。
虚荣心有时候真的是亲子关系的一大杀手,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以下几种特殊情况,家长也会一直责骂孩子第一种,重男轻女
说起重男轻女,罪魁祸首,应该是明清时期歪曲程朱理学的人,由于他们的病态自卑,拼命打压女性,导致了今天的局面。虽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要去除这些封建余毒,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就导致了一些女性从小在家庭里不受待见,不管做什么,做的好还是不好,永远都是受气的那一个。
第二种,窝里横
所谓的“窝里横”,简单的说,就是对着外人满脸笑容,对着家人凶巴巴。
这类人一般有着深度自卑的心,能力也不是很强,但是又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缺点,于是对着外人开启讨好人格模式,期待获得外人的肯定;对着家人开启霸道模式,其实也是想获得家人的肯定,但拉不下面子。他们擅长的一点就是,把在外面的气带回家里来撒,弄得全家不愉快。
第三种,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由于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各种批评、否定、侮辱、吹毛求疵,没有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心理疏导,因而,当他们成年以后,家里人必须听自己的,否则就是不忠,就是背叛,哪怕你是善意的提醒,他们也会视为是对自己的敌意,并且把事情闹大,弄得人尽皆知。而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经常做的,就是在子女身上重复自己小时候的遭遇,拼命否定、打击。
上述几种可能,不管是哪一种,对子女心理成长都极为不利。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出于好意,但是长期在打击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有的可能心理扭曲,甚至患抑郁症、偏执型人格障碍等。
对于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只能说,学会自己疏导情绪,或找人倾诉,慢慢释放不良情绪,也可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毕竟有些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对。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父亲打儿子,儿子还手,父亲该怎么做?怎么调整父子关系?
我10岁之前怕什么?告诉你我害怕笤帚。我一直没有把笤帚当成扫地的东西,那是因为笤帚是父亲惩罚我的工具。
后来父亲打我之前,我就偷偷的先把笤帚藏起来,让父亲束手无策,能不能躲过去,那就看我的运气了。
我还要告诉你,我家邻居年老师打小年子就不太一样。年老师每次动手打儿子小年子,小年子的母亲就在后面用拳头锤年老师的后背,小年子有奶奶,她的奶奶是个小脚老太太,两只小脚就像捣蒜一样围着他们三人转悠来转悠去,嘴里不停的叨咕着什么,谁也没听清楚小年子的奶奶到底在帮谁说话。
小年子又是一个记吃不记打的孩子,一次年老师买了半斤猪头肉,让小年子亳不留情地给吃光了。这次真把年老师气坏了,举起来手中的小煤铲朝小年子打去,小年子拔腿就往外跑,年老师就在后头追。这个季节正是咋暖还寒的时候,地面上一化一冻结成了冰,小年子不小心被滑倒了,年老师上去就朝后背拍一煤铲子,小年子应声就一动不动了。我们都被吓懵了,小年子的母亲跪下来哭喊:“儿子……儿子快醒醒。”年老师扔掉煤铲跟着呼叫。小年子的奶奶也颠着小脚跑到近前,这次我听清了她嘴里咕噜出来的话:“造孽啊!造孽啊!”但是谁也没想到,小年子一骨碌爬起来,捡起小煤铲向他爸的头上拍去,血顺着年老师的头顶往下流着,小年子的母亲晕了过去。年老师的头上缝了6针,那年小年子15岁。
说起来我要比小年子的运气好,我藏起来几次笤帚后,我的父亲有一次笑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挨过打。
很多年后,我问过父亲你在笑啥?父亲的回答让我很意外,:“因为你长大了。”
是的,我长大了。有时我随手拿起笤帚扫地,会突然感觉心惊肉跳,童年留下的阴影并没有抹去,我还想把它藏起来,或者扔掉。
年老师头上的伤口早就愈合,小年子后背挨的那一煤铲子,让他背负了一生。小年子初中没毕业,就报名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他们父子很少说话,心灵上的伤痕永远不能愈合。
爱是平等的,谁也别错上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