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政权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到底有什么区别?
明朝的特务机构,分别为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都是明朝时期有名的特务机构,统称为厂卫,锦衣卫是明朝的第一个特务组织,是明朝特务组织的老祖宗,但锦衣卫天生并非特务!
咱们都知道,领导一般有两件事为重要,一是,二是排场。朱元璋这个大领导也挖空心思地琢磨这两件事情,于是设立了拱卫司,亲军都尉府,仪鸾司等机构,保护皇宫,保卫自己以及出巡时的。既对内也对外,对内保卫皇宫及皇帝的,对外要时刻注意哪里有恐怖分子,哪里有刺客等方方面面的情报和信息,说白了,锦衣卫设立的初衷,就是皇宫的护院,皇帝的保镖,朝会和出巡时的仪仗队。
锦衣卫同时又具备了司法审案诉讼的权利,比如明初上万人头落地的胡惟庸案,蓝玉案,锦衣卫都深度参与,随后锦衣卫的势力也越来越大
后来,老朱呢也察觉到锦衣卫的权力太大,于是在 1387 年下令焚毁锦衣卫的刑具,将案件交刑部审理,关押的犯人也交到三法司手上,于是成立 5 年的锦衣卫便寿终正寝,直到靖难之后,朱棣从侄子朱允炆手上抢走了皇位,一时天下哗然,朝野不安,这时朱棣又想起了他老爸朱元璋的锦衣卫,锦衣卫又起死回生。
而东厂呢则是世界上早的特务情报,东厂的发明者是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朱棣的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中,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为了巩固政权,朱棣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如的郑和、道衍姚广孝),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
就这样,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建立了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今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因此被命名为东厂。东厂的权利凌驾于锦衣卫之上,后来由于反对声音太大而裁撤。
而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地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后当然就是严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对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被西厂以妖言罪从重处置。
汪直死后,宪宗的孙子武宗继位,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和东厂统一归刘瑾指挥,但两者之间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瑾又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一时间,锦衣卫、东西厂、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平存,缇骑四处,天下骚动。直到五年后,刘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
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总之,出于专制政权的内部需要,皇帝需要一个独立于官僚机构之外的势力供自己使用,而为方便的就是宦官。所以,只要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存在一天,宦官们就有他们的用武之地,虽然他们经常给朝政制造混乱,但任何一个聪明的皇帝都不会轻易舍弃这个有力的工具,这就是为什么宦官能够区别于外戚,在中国历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原因。#锦衣卫# #明朝时期的东厂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