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故事中的大智慧一】
一、神农尝百草创医药。
神农是炎帝的号,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因此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
那时候,人们得病只能靠自己扛着,有的只好等死,神农看了着急,他想到天帝的花园有奇花异草,说不定可以治病,便决定从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庭。他选了一大捧瑶草,在走出花园时,碰到了天帝,天帝便给了他一根可以鞭打识别草药有毒无毒的神鞭,中国草药即由此称。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一路走一路鞭。
一天,神农口渴时顺手摘了几片树叶放在嘴里咀嚼,居然真的解渴,神农又吃了几把,他肚子是透明的,看到树叶把他的胃擦洗得干干净净。他断定这树叶既解渴,又能解毒,他决定改鞭药为尝药,如果遇毒,就用它来解救。神农就这样一路走着,一路尝着百草。后来神农因食用了剧毒的断肠草而死去。
尝百草过程中,神农悟出了草木味苦的凉,辣的热,甜的补,酸的开胃。他教先民食用不同的草药治不同的病,先民因病死亡的也少多了,为“宣药疗疾”还刻了“味尝草木作方书”。这便是人类医学科学的发端。神农亲验本草药性,是中药的重要起源。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和次的反复实践,
积累下来许多药物知识,被篆刻记载下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其所记载的365味中药,每味都按药名、异名、性味、主治病证、生长环境等分别阐述,大多数为临床常用药物,朴实有验,沿用至今。
据考证,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一些植物来治病了,到夏商周时代医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神农创医药之说,正是原始社会进入农耕时期千百万劳动人民创造医药的反映。
二、古代医学家之首扁鹊。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是东周时期的名医秦越人,他在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旅馆,结拜了一位名叫长桑君的客人。长桑君是当时的名医,后来他将珍藏的医书交给了扁鹊,尽传其医术禁方。扁鹊经勤学苦练,医术,尤善运用四诊中的脉诊和望诊,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被推崇为中医脉学的倡导者,至今被人称颂。
扁鹊医疗技术,他到赵国时,闻知当地人尊重妇女,就当“带下医”(妇科);到周国时,闻知周人敬爱老人,就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耳目痹医”(五官科);到了秦国,闻知秦人喜爱孩子,就做“小儿医”(儿科);他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医名远扬。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多起扁鹊起死回生和预知疾病的案例,其中为神奇和广为人知的是为齐桓侯诊病。
第一次见到齐桓侯时,扁鹊认为他已有病,但很表浅,即在腠理,却被桓侯一句“寡人无疾”拒绝,而且反说扁鹊“好利”;5天后扁鹊认为齐桓侯病已到血脉,又遭桓侯拒绝;又5天认为病在肠胃间,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几天,扁鹊复见桓侯,他看见桓侯的脸色,便吃惊地溜走了。
桓侯派人追问原因,扁鹊说:“疾在腠理,汤熨所及(因为表浅);疾在血脉,针石所及(虽有深入,仍可治);疾在肠胃,酒醪所及(已入于六腑,内服药仍可救治);疾在骨髓,虽司命奈何(不可救药),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不久桓侯病发,派人去请扁鹊调节,可是他已取道魏国,跑到秦国去了。桓侯终因病深,医治无而死去。这就是成语故事中的“讳疾忌医”。
扁鹊崇尚医学科学,提出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尤其第六条,在2000多年前提出“信巫不信医”为不治,反映中医很早就在和巫术做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