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酷刑之一的“老虎凳”,仅用4块砖,就能让人疼痛难忍
在很多古装剧或是战争影视剧中,我们时常看到犯人会被施以残酷的刑法,通过严刑逼供来审问出所需要的讯息,这些刑法虽然的残忍,甚至充满了血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特定的时期和特殊的年代的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震慑住一些违法犯罪的人,更好的维护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
可有些酷刑的确是违背道德,泯灭人性,它让犯人生不如死,承受着一生都难以忘记的痛苦,就比如古代十大酷刑之一的老虎凳,对于这个刑罚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具体的操作方法,殊不知这个刑罚简单,只需要四块砖便能让犯人因为疼痛难忍,后招供认罪,很多人对这种刑罚都是谈之色变,那这老虎凳究竟是怎样一种酷刑呢?
虽然古代封建王朝是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人治凌驾于法治之上,皇帝是高的统治者,拥有着无上的权利和地位,但要是在整体治理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来说,法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才能够维护政权的稳固,社会秩序的稳定,减少违法犯罪事情的发生,这样的王朝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延续。
别看古代封建王朝秉持着依法治国的理念,可实际上其中仍然包含着等级尊卑的思想,在上层统治者眼中他们是高一层阶级的存在,那些罪犯则会被视为底层的一类人,他们没有社会地位,更没有权利可言。
甚至在很多时候会被当做奴隶所驱使,完全丧失了生而为人的待遇和尊重,因为在世人眼中竟然犯下了罪,那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简单来说,这些犯人所遭遇的所有不公都是罪有应得。
在这其中总有一些犯人破罐子破摔,选择与官府相抗衡,他们不会顺从管教,而是屡次触犯法律,很多时候给官府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更极大地危害了社会百姓的生命财产,这些穷凶极恶之徒必然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所以与法律相匹配的刑罚也应运而生,严刑酷法的诞生一是为了惩治那些作恶多端的罪犯,二是通过严刑拷打的方法逼迫犯人说出关于很多疑案的信息,帮助官府更好的破案。
刑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也得到了新的改造,就比如满清十大酷刑之一的老虎凳,对于这个酷刑大家虽然并不陌生,但是并不知道其行刑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老虎凳顾名思义就是有一个长凳子,再加上一个足够结实的木桩,木桩和凳子之间形成一个直角,将犯人固定在木桩和凳子上。
行刑时会在犯人的脚下垫起砖头,并用绳子或者是沉重的木桩压住犯人的膝盖,避免他的膝盖弯曲,目的就是让犯人承受下肢被垫起骨骼分离的痛苦,而所垫的砖头多不会超过四块,一般使用到三到四块的时候,犯人的骨骼便已经脱离膝盖了,也就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同时这种痛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忍耐的,被疼痛折磨死的也不在少数。
正因这种刑法的残酷通常被官府用来审讯罪大恶极的犯人和惩治那些犯有重罪的人,就比如太平天国起义运动以及义和团等一些民间组织中反叛人员,这对清政府来说这些都是有着逆反之心,论罪当诛的犯人。
而老虎凳这种酷刑通常被用于女性的罪犯,因为受道德理念的束缚女性的罪犯不能被脱掉衣服,但又不能轻易地放过这些人,所以老虎凳责成为了对付她们好的方法,一旦被使用老虎凳这种刑罚将会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创伤,如果犯人没有及时招供的话,则会被老虎凳这种刑罚直接废掉下肢,而且这种伤害是不可逆转的,这也就意味着犯人将会落下终身的残疾。
就算是忍受不住痛苦马上叫停,膝盖也会因为遭受这种巨大的压力而造成损伤,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休养才能恢复,而无论是上面哪两种情况,犯人都会因为遭受这种屈辱的待遇,在心理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和创伤,这种身心的双重摧残才是为残忍的,它给犯人带来的伤害是一生都难以抹去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老虎凳才被列入了满清十大酷刑,而且这种酷刑要远比我们在电视剧和书籍中更加的残忍血腥,毕竟影视剧中所演绎的不能还原真实,否则将会给观众带来不适,同时大多数影视剧往往都会对这种酷刑进行一定的美化,实现故事情节的需要即可,所以平时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老虎凳只有痛苦的哀嚎和惨绝人寰的画面。
这些严刑酷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维护政治统治,可这种做法也极大的损害了犯人的尊严,遭到了很多平民百姓甚至是朝中百官的反对,就比如商周时期“五刑之法”,炮烙之刑、春秋战国时期车裂、斩腰之刑等等,因为太过残忍,在后来的朝代通通都被废除。
再加上后来儒家学派的思想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成为人们所学习和遵循的主要思想文化,其中的为政以德的理念以及崇尚道德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人们个人思想的塑造,正是这种道德思想的发展,在后是越来越多的严刑酷法纷纷被取缔掉,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去除,但整体的法治建设,慢慢的趋向体系化和道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