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办学模式的适应性,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全要素的适应性
提升办学模式的适应性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要通过增强职业院校办学全要素适应性,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更好地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
1.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浅化”走向“深化”是增强办学模式适应性的基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基本路径。现阶段,伴随党和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度重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出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长足进步,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然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等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状态和质量有待提升。一是强化产教融合深度,以“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自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程度,细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从招生、培养到学生就业创业都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与指导,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实施、顶岗实习、实习实训都需要行业企业发挥主体责任,鼓励行业企业以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促进行校企共赢。二是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促进“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落地落实,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浅化”走向“深化”提供政策保障。三是引导、培育、发展市场导向、供需匹配、服务、运作规范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通过产教融合服务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服务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相关事务,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浅化”到“深化”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组织服务保障。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质量提升,强化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企业、行业、产业、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发展需求。
2.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全要素适应性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保障
职业院校高质量办学需要增强办学全要素适应性。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要素包括专业、课程、教师、教学、教材、实习实训等。增强专业设置的适应性,使专业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撤并淘汰落后专业,新增新兴专业,形成对接产业链、区域链、创新链、人才链的专业服务格局,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增强“双师型”教师的专业适应性,制度化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加强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制度化交流,提高“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为增强职业教育全要素适应性提供师资保障。深化”三教“系统性改革,增强教学目标的能力化、教学环境的情境性、教学手段的智慧化,加强教学诊断与改进,引导地方、行业企业、学校按照区域、学校特色编制特色教材,不断提高教材的适应性,不断提高“三教”改革的适应性。推进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实习实训基地的社会化、多功能化。通过职业院校办学全要素适应性增强,整体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
——职业技术教育《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推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