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有着汉初三杰的美誉,萧何还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所以在刘邦登基之际,萧何也迎来了人生期。
萧何对韩信有着知遇之恩,可是韩信后也因为萧何而死,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之所以要除掉韩信,有他自己的考量,更加重要的是,当时局势所迫。刘邦和吕后对韩信有了疑心,萧何为了表示自己对大汉的忠心,所以设计将韩信引入长乐宫,后将其除掉。
萧何虽然是功臣,但是除掉韩信一事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少的非议。不过对于萧何来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当时为了自保必须这样做。因为韩信是仰仗于萧何,但是后来韩信功高盖主,萧何和韩信有这样一层关系,刘邦难免会对他起疑。
萧何对朝廷有功,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如果萧何和韩信联手,刘邦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汉王朝很有可能会易主,所以刘邦表面上信不过韩信,其实对萧何也不是很放心。
韩信刚刚被除掉,萧何认为这样一来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吕后因为萧何的做法感到十分欣慰,还对萧何进行了一番称赞,而刘邦当时虽然还在外作战,但是听闻萧何设计除掉韩信一事,心中十分畅快,还特地传回旨意对萧何进行了一番赞誉。
当然除去这些口头上的表扬,赏赐随后也接踵而至,根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萧何获封5000户封邑,刘邦还特地派了一支护卫军给他,萧何看到这么多的赏赐大喜过望。虽然对于萧何来说,对韩信下手并不光彩,这些封赏无非是用韩信的性命换来的。可是相比较和韩信的情谊,萧何更加看重的是刘邦对他的想法。萧何认为自己亲手除掉了韩信,这是在对刘邦表忠心,他希望能得到刘邦彻底的信任。
所以萧何在得到刘邦的赞誉和赏赐以后,早已飘飘然,认为自己已经不需要再为此事担忧了。实际上当时萧何在朝中的地位已经无人能及,论功行赏萧何,曹参紧随其后,可见当时萧何已经步入了人生期。
萧何得到封赏以后,朝中大臣也前来家中庆贺,萧何看着应接不暇的贺礼,心中满是欢喜。可是此时萧何却看到一位穿着丧服的瓜农走了进来,在众人的庆贺声中,这位瓜农尤为显眼。
这位瓜农名叫召平,虽然他无官无爵,可是却有名气,他听说刘邦赏赐萧何5000户封邑,还特地派给他一支护卫军,召平特地赶来见萧何。萧何虽然知道这位瓜农不是普通人,可是看着他那一身丧服,心中气愤,随后瓜农对萧何说:“虽然刘邦大肆封赏,可实际上你已经大祸临头了!”
听了瓜农的话,萧何当然不信,可是瓜农却继续劝说萧何,在《史记·萧相国世家》当中有如下记载:“祸自此始矣。上露出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
虽然当时的萧何洋洋得意,可是他并非一个自满的人,当他听闻瓜农的这番话以后,开始陷入沉思。萧何也已经意识到,如今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刘邦疑心重,枪打出头鸟,如果刘邦想要除掉谁,那么这个人非萧何莫属。
萧何又想到了被自己亲手除掉的韩信,韩信对朝廷有功,可是刘邦并不会因为功臣有功就对他产生信任,刘邦在看待满朝文武时,根本无法做到毫无戒备,萧何也毫不例外。张良对朝廷功绩卓著,可是如今也不敢再耀武扬威,反而隐藏锋芒不再干涉朝政,目的无非是打消刘邦的疑心,保住性命。
瓜农又对萧何说:“刘邦派给相国的那支护卫军哪里是封赏,其实那支护卫军就是刘邦的眼线,刘邦用这支护卫军盯着你的一举一动,现在你在这里庆贺,那边刘邦就已经知道了一切。”
听到这里萧何出了一身冷汗,他马上就把所有赏赐推掉,还对刘邦说,他要把这些贡献给朝廷,为国分忧。刘邦看到萧何的做法以后心满意足,但是对萧何的疑心并未完全消除。后来英布谋反,刘邦亲自领兵前去镇压,在此期间刘邦几次三番派人来打探萧何的情况,将萧何的所有举动告诉给刘邦。此时的萧何彻底慌了,他想要表达对刘邦的忠心,所以拿出很多银子犒赏军队和百姓。可是没想到这个做法反而引起了刘邦更大的疑心,瓜农此时再次提醒萧何,不能这样做。
瓜农提示萧何,如果他继续这样做,只会让刘邦误以为他是在收买人心,对朝政有不臣之心。萧何听到这里再次恍然大悟,后来萧何经过瓜农的指点,竟然不顾自己的名声开始大肆收购良田。
萧何将这些良田买下之后,再偷偷在民间放贷,萧何仗着自己的权势地位对百姓压榨,他的这些做法遭到了百姓的非议,让萧何的名声扫地。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刘邦听了以后却开心,不仅没有责罚萧何,反而给了他更多的赏赐。
很多人看不懂萧何的这一做法,其实萧何只是为了自保,他担心自己名声太好会引起刘邦的猜忌,索性自污以求自保。刘邦也看透了萧何的心思,知道萧何是在用这种方法换取刘邦对他的信任。
其实君臣之间很难有信任,想要在君主手下寿终正寝,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过人的智慧,能揣度圣意,但是不能锋芒毕露,分寸的拿捏必须稳准狠。索性萧何有召平的指点,才让他保住了性命,没有步入韩信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