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38岁的一幅狂书,号称“千古美帖”,在这字面前,王羲之来了也要避其锋芒!
公元1088年,这一年是北宋的元祐三年,时年38岁的米芾应朋友只邀游览太湖,彼时的他已经书名极盛,前来索字者络绎不绝。
当时的吴兴太守收藏了一卷流传百余年的蜀锦,质地精良,无一书家敢在其上题字,米芾得闻此讯,旋即在这卷蜀锦之上即兴写下了自作诗八首,笔法奇诡,字字鬼神莫测,从此此帖便闻名天下。
这件作品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美帖”的《蜀素帖》。
这件《蜀素帖》可以说是米芾生平风格为激烈、笔法为丰富、字法为激越跳宕的一幅字了,没有那种书写的场景,没有如此珍贵的材质,也很难真正复原这件绝世名作。
对于后世的学书之人而言,这件《蜀素帖》可以说是迹近“二王”笔法门户好的一块敲门砖。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来看,唐人学习“二王”的书法名家极多,但有真迹传世的作品极少,而少数的几件真迹,因为字法太多平和,不足为后世学习之范本。
而到了宋代,对于“二王”书法继承为彻底,同时对于后世影响力大的也仅有米芾一人,米芾以自己独特的一种书写意境,将“二王”一脉的书风进行了夸张的一种诠释,这种诠释使得古人的笔法更加直观和精彩,这其为杰出的代表就是这件《蜀素帖》。
《蜀素帖》对于学习者的价值还体现在了其绢本的材质上,此作用笔奇诡,我们能够清晰的从绢本的纹理当中窥见,每一处细节米芾的锋面变化,从而能够揣测书米芾的变化精要,而若想在颗粒感较强,并且较为滞涩的绢本上写出如此跳宕和灵动的书法,没有绝顶的控笔能力是很难做到的。
而这对于学习者的启示则是重大的,细细体察此作当中的每一个字,我们甚至可以说,当你将此作当中随便几行字临摹精透之后,你对于“二王”一脉的用笔则会有一个较为深入的领悟,在这时再去临摹学习别家法帖,就能够有一种高屋建瓴的眼界了。
大师王澍评此卷道:“风神秀拔,仙姿绝世,为米老行书第一。”
同时此卷上面还有董其昌的两段跋文,写得同样精彩,与苏东坡的《寒食帖》和其后黄庭坚的题跋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董其昌说“米元章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极为形象地描述出了此作的势态,《蜀素帖》当中的每一个字,都像是拉满的弓一样,暗蓄内力,全力赴之,让人惊叹不已,但就这种笔法的奇诡和劲力而言,王羲之来了,也要避其锋芒!
米芾的这件《蜀素帖》可以说是独步书坛800年多年,从宋代到今天没有一个人的任何一件作品能够表现出如此奇诡的笔法和跳宕的字法,堪称今人学习古人的第一教科书。
而今,我们将藏于台北故宫的这件米芾《蜀素帖》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博物馆级别的复原,复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连绢本的纹理都细腻可辨。
欲购此米芾《蜀素帖》全卷本,请点击下面“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