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学校把打闹游戏作为孩子们辛苦学习的奖赏,甚至把它当成学习开始前的热身运动。孩子们得到的打闹游戏机会越多,注意力就越容易集中,就像和同伴玩耍的机会能激励老鼠更快地走出迷宫一样。
这是雅克.潘克塞普提出来的。他在《情绪神经学》书中,曾揭示肢体互动游戏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游戏中,动物们表现得更灵活、更有创造性。”
潘克塞普还开出一个调节多动症的“新奇”药方:尽可能多地玩打闹游戏!其意义不仅在于释放精力,而且有助于重塑孩子的神经系统,而神经系统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行动力及持久力。
“打闹游戏,提高学习能力”还有一个原因,它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尽情犯错,却不用担心受罚”的空间。
谁不是在不断试错中收获成长的呢?无论哪个物种,玩耍时的犯错、越界都更容易被接受和原谅,尤其是双方年龄悬殊时。比如一只小狼在和妈妈打闹时,咬妈妈太重了,狼妈妈只是会温和地提醒一下孩子,然后继续游戏。
游戏过程中,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时不时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如果我不小心过分了,别生气,咱们是在玩呢!”在打闹游戏中,父母会对孩子破坏规则或过度攻击作出反应,但不会因此惩罚孩子。
并不是说,玩打闹游戏的孩子一定会变成天才,但既然它是刺激孩子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就不应该被忽视。关注@游戏力亲子一起来学习更多游戏力育儿知识,一起来读《亲子打闹游戏的艺术》这本书哦!#好平台好讲师# #育儿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