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笔墨网
菜单
唯美句子 励志句子 伤感句子 人生感悟 心情句子 爱情句子 经典句子 句子大全

女加末念什么

来源:经典句子 发布时间:2024-08-06 12:43:09 点击:59次
笔墨网 > 优美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 女加末念什么

一个未婚男人娶个二婚女,还带一个孩子,会不会吃亏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两个人的爱是生死相托,谁还去想吃不吃亏儿啊?要说着急跳脚,感觉吃了大亏的,那只有男方的父母。我的一位男老师,因车祸没了多年。师母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县医院当了一名医生,师母就摊上了这样的闹心事情。却原来师母的儿子,竟然和同单位的一名医生还是护士?我还真没问过,反正是两个人好上了。关键这个女人是离异的,还带着一个大儿子。

师母坚决不同意,可是儿子却死活就和她搞了,也不知道这个女子,咋就这么有吸引力?都差点没把师母气疯了,咬着后牙问儿子:你咋就一条道跑到黑啊?就凭你这一表人才的华堂小伙子,啥样的大姑娘你找不着呢?你爸死的早,要不他也不会同意你们两个这桩婚事儿的。后师母竟然以死相逼,你是要***?还是要那个狐狸精?她的儿子当时就给妈妈跪下来了,痛哭流泪说:我爸爸没了,我不能再没有了妈妈!

师母看儿子回心转意了,也就出了一口长气。时间不长,她就托媒人领来大姑娘让儿子看,可她这个儿子哪一次眼皮都不挑。说自己这辈子就不找对象了,就是胡子耷拉到地上,也要陪妈妈一起生活下去!妈妈这才慌了,经过自己思想斗争,又亲友良言相劝。后来是师母也想通了,又有了笑模样,答应了这门亲事儿。很长时间,一打听两个人过得比谁家都好。只要是两个人感情到位,别的那都不叫一个事儿啊!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个时辰怎么读?

1、子时 唐朝前:0:00-2:00 唐朝后:23:00-1:00

2、丑时 唐朝前:2:00-4:00 唐朝后:1:00-3:00

3、寅时 唐朝前:4:00-6:00 唐朝后:3:00-5:00

4、卯时 唐朝前:6:00-8:00 唐朝后:5:00-7:00

5、辰时 唐朝前:8:00-10:00 唐朝后:7:00-9:00

6、巳时 唐朝前:10:00-12:00 唐朝后:9:00-11:00

7、午时 唐朝前:12:00-14:00 唐朝后:11:00-13:00

8、未时 唐朝前:14:00-16:00 唐朝后:13:00-15:00

9、申时 唐朝前:16:00-18:00 唐朝后:15:00-17:00

10、酉时 唐朝前:18:00-20:00 唐朝后:17:00-19:00

11、戌时 唐朝前:20:00-22:00 唐朝后:19:00-21:00

12、亥时 唐朝前:22:00-24:00 唐朝后:21:00-23:00

为什么白居易写了《琵琶行》,却不娶琵琶女?

才华横溢白居易,艺冠群芳瑟琶女。

千古名诗瑟琶行,引来万人瑟琶迷。

同是天涯沦落人,触景生情怜香玉。

艺女本已为人妇,非份之想太卑鄙。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杰出的女诗人?

1、许穆夫人,姬姓,卫公子顽(卫昭伯)和宣姜的女儿。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早的爱国女诗人,其诗作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许穆夫人是春秋时期许国国君许穆公夫人。公元前660年,夷狄入侵卫国,卫国灭亡,许穆夫人毅然决定回国,为卫国的复国奔走,终帮助卫国重建。以许穆夫人为主人公,东晋画家顾恺之完成了这幅流传至今的珍贵作品——《列女仁智图·许穆夫人》。

2、班昭,又名姬,(约公元45年-约公元117年),东汉女辞赋家。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生卒年不详。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且是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班昭主要作品有《东征赋》《女诫》,因嫁与曹世叔为妻,故后世称其为“曹大家”。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续写《汉书》,邓太后临朝后,班昭曾参与政事。曾帮其兄班固修与《史记》齐名的《汉书》,也曾以其文采打动皇帝使哥哥班超回归洛阳。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卓文君:原名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4、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汉末女诗人。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通音律。自幼博学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先嫁河东卫家,被掳至南匈奴后再嫁给匈奴左贤王。后被曹操赎回,在"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不能两全的痛苦中终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她是中国历史上的才女、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5、谢道韫(349—409),字令姜,东晋女诗人,才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谢道韫所著诗、文集原有两卷,后散佚,今存文1篇,诗2首。谢道韫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一女成人后嫁给庾氏。据《晋书?烈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

6、刘令娴(约公元525年前后在世),南朝梁代女诗人。刘孝绰三妹,徐悱之妻。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称刘三娘。《梁书·刘孝绰传》中载有她的事迹。刘令娴的诗多写闺怨,其中的是《答外诗》二首,是回赠丈夫徐悱之作。诗中通过写景来衬托相思之情,颇为真切生动。

7、鲍令晖。南朝宋女诗人。鲍照之妹。她是南朝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是文学家鲍照之妹。鲍令晖代表作有《香茗赋集》、《拟青青河畔草》、《客从远方来》、《古意赠今人》等;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但是关于鲍令晖的生平绝少史料记载。

8、左芬(约253年-300年4月23日),出土墓志作左棻,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西晋诗人,文学家,左思之妹。少好学,善属文。为晋武帝贵人。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离思赋》。原有集,已失传。

9、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人, 唐代女诗人、政治家,有巾帼宰相之名,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10、李冶,字季兰,中唐初期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 李治出名的一首诗就是《八至》:“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意思是世界上亲密的,是夫妻;世界上疏远的,也是夫妻。这简直一语道尽了夫妻之间微妙的关系。据说这位容貌俊美、天赋极高、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李治五六岁时就做出了这样的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

11、薛涛,字洪度(又作宏度),长安(今西安)人,父薛郧,中唐女冠诗人,和李冶、鱼玄机为女冠三杰。据说薛涛8岁那年,她的父亲吟了一首诗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结果薛涛头都没抬,张口就接上了父亲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唐朝具才情的三大女诗人,他们后的结局,都当了道士。形成了唐代特有的女冠现象

12、刘采春,女,淮甸(即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即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元稹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时(820—829),她随丈夫周季崇等从淮甸来到越州。元稹《赠刘采春》诗说她“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即《啰唝曲》,《全唐诗》录存六首。

13、鱼玄机,字幼微,一字蕙兰,晚唐女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她写女子心态的一些诗作,大胆直率,泼辣生动,足以令“凡夫俗子”动心,“正人君子”瞠目。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14、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人,宋代的婉约派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以词,兼工诗文。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文词绝妙,,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李清照出生于公元1084年,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而其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颇有文学修养。李清照就是长在这样一户爱好文学艺术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她本人聪慧,又才华过人,故其少时便能写问作诗,得到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赞赏,其《如梦令》一词更是轰动京师。公元1102年,李家被卷入了朝廷内部党争,父李格非被罢官,不得不回到原籍明水,李清照受到牵连。因朝廷动荡,金兵入侵,二人的生活变得颠沛流离。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曾改嫁张汝舟,因她的财务早年已大部分流失,令张汝舟失望,遂对她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后来李清照发现了张汝舟的罪行,将其告发,自己却因此被判三年徒刑,好在得到綦崇礼等人的营救。公元1156年,李清照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15、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丰盛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侄女。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朱淑真书画造诣也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她的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有《断肠集》存世。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被一些学者剥夺著作权。

16、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浙江嘉兴人。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17、顾太清(1799—1876年),名春,字梅仙,又字子春,号太清,晚年别号云槎外史。清代女词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之语 。

18、徐灿(约1618-1698),字湘蘋,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学思并重怎么读?

学思并重的拼音是:xué sī bìng zhòng 。读书于人有益,学的是先辈们尽其一生总结出的精华: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然而不可忽视的,这些智慧的结晶或多或少有自身的缺陷与时代局限性。这时便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索创新,基于当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成果。正所谓“学思并重”。朱熹曰:“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他认为学与思是相得益彰的,二者结合则事半功倍。同时提出“学则须疑”的观点。学习,从不能提出问题,到能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走完这一过程,才算真正把知识学到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二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好比人体消化食物,只学不思,即为囫囵吞枣,随之举一而不能反三,不经过消化吸收,怎么将知识占为己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凭死学注定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无他捷径,唯有学习与思考,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枉所学。无思之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在这点上,孔子与孟子所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异曲同工之妙。思平生之所学,亦乐事也。学与思两者缺一不可。有学无思,只可记得许多没有头绪条理的物事,算不得知识。有思无学,便没有思的材料,只可胡思乱想,也算不得知识。但两者之中,学是思的预备,故更为重要。有学无思,虽然不好,但比有思无学害还少些。      这既符合我们的常识,也符合孔子的意见。因为除了这句抽象的理论概括,孔子还另作过形象的现身说法:“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然而思可蹈空玄想,学需实在功夫,于是“方今之世,多思者而少学者,唯其思者多不学也,是以其思或无知而狂悖,或孤陋而陈腐”(蒋寅《金陵生小言》语)。

为什么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我的理解如下:

一,出处:

这两句诗出自杜牧的感怀诗《泊秦淮》,全诗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一句描绘柔和幽静,浮动流走,淡雅的水边夜色;第二句照应诗题,启动下文,网络全篇。后两句抒发情感,幽静中奇峰突起,振聋发聩。

二,“商女”、“亡国恨”,“隔江” 、“唱犹”、“后庭花”浅释。

商女,指在秦淮河边给权贵唱曲的歌女。诗里说的是商女,但鞭挞的是醉生梦死的权贵。

亡国恨,指当年陈朝的灭亡,也暗指唐王朝的面临灭亡。

隔江,隋兵已经陈兵江北,陈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诗句以当年的一江之隔来隐喻衰微的唐王朝政权同样岌岌可危。

犹唱,隋兵兵锋直指,陈朝权贵不知祸之将至;晚唐的权贵面对衰微的局势又何尝不是如此?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荒淫的陈后主做的一首乐曲,是亡国的靡靡之音。

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含义。

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们,不知面临亡国的危险,依然像荒淫享乐的陈朝统治者一样,沉溺于亡国之音中,不知警醒,不改弦更张,必将自蹈六朝覆辙。

“氏”、“氐”两字的本义是什么?与“眡”有何关系?

感谢邀请。

“氏”字的本义,按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是指巴蜀一带临江高山上的危石或小山包,类似于现在咱们说的形成堰塞湖的那种塌方前的危险山体。他讲一大段话来解释,还举了杨雄的赋为例——“声若氏颓”——说和“氏”崩塌的时候一样,声传数百里。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也用了老大篇幅解释印证许慎的说法。他说,后来人们说到的“姓氏”这个词,里面的“氏”,本字为“是”——“姓是”,“氏”为“是”的假借字。他举例说,到了汉碑,仍然使用“姓是”。他还嘲笑不赞成许慎这个解释的人过于浅薄。

“氏”,在甲骨文里是否已经有了这个字呢?其实没作为单独的字出现,至少已发现的甲骨文里没有,所以没被统计进已释读的1490个甲骨文字当中。不过,氏,作为部首组成了其他的字,如“氒”。《说文》收录了这个字,解释是“木本也”,“本大于末” 。“氐”字,许慎在《说文》中,归入“氏”部,就是说,“氐”是由“氏”进一步派生出来的字。许慎说:“氐,至也,本也”,“地也”。这是本意。

可见,“氏”字,有根基动摇而坠落的含义;由其派生的“氒”,下面加了“木”,就表示有根基了,而且表示“本大于末”;再到了“氐”,下面加了一点儿,就突出了“本”、“地”的含义; 由此又可知,“底”字也是由“氐”而来,属于形声字中的一种特例——“广(yǎn)”表意;“氐”既表声又表意——“止也”——到头了,“下也”——底层。

“眡(shì)”字,是“视”的古字——大篆或金文。眡不是“眂”。《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眂”,没收“眡”,把“眂”解释为“同视”——和“视”一样。这是不对的。《说文》里有“眂”字,解为“视貌”——看的样子。“看的样子”显然和“看”是不同的。“眡”,也是形声字,《周礼》中,仍以“眡”为“视”。 2018年11月29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中国语言大学教授的文章,题目叫《乱解汉字现象应引起重视》。文中说:“近年来,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了乱解汉字现象。一些人热衷于从汉字字形中寻找‘微言大义’,把某些道理或看法附会到现代字形中,对一些汉字的乱解误读在网络上大量传播。对于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

本人很赞同这个意见。汉字的确是表意文字,但小篆以后的汉字,更多的已经是“笔势”,而非“笔意”。从隶楷和简化字中分析字义,几乎完全没有了意义。况且,研究汉字造字之初的本义,是一门高深的专业学问,即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小学”,更具体说就是训诂学。这件事,不是拍脑袋就能干的,不经过专业培训,不继承借鉴两千年来的成果,可以说百分之百会失败。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奥妙无穷的宝库,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心存敬畏地对待它,尤其是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人物。千万不能像有着“头衔”的“书法家”,在“头.条”里书解汉字,写的如何留给更懂行的去评说,咱们不多置喙,但仅就解字来说,确实谬误百出——先是把几乎所有字都说成是象形字;再细看,字的解读大多是从“百.度”里抄袭来的,搞得驴唇不对马嘴。本人曾多次指出其谬误,后连一个诚恳的回复也没等来。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是自己写的,说明学问很不扎实,且有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古训;如果是秘书写的,则更不可饶恕。这种行为,与靠着自己名声卖假药无异。此种学风,切不可蔓延。

(图片来自网络)

在农村的一些墓碑上常见到“故显考、故显妣、先考、先妣”,这些分别是什么意思?

在农村的一些墓碑上常见到“故显考、故显妣、先考、先妣”都分别是什么意思?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为逝者立碑是一种很传统的习俗,而立碑也是具有很大的讲究的,题头就能看出来是什么身份,和立碑者之间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还会有故显考、故显妣、先考、先妣之分呢?这里面确实有很多的讲究,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刻上“显”或者“先”的。

“故显考、故显妣”这里指的是对于立碑者父母的尊称,显考指的是父亲,显妣指的是母亲,为啥写这个带显的没有带先的多呢,因为显和先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显是在家庭之中上无父亲亲人,包括岳父岳母都不在世之后,俗称辈分数他大了,而且家庭人丁里面还必须有孙子的,才能够称之为“显”,这也是是对于逝者的一种尊称和敬仰,也是按照达到这些条件之后才能够刻上“显”。

先考、先妣这个就很好理解了,逝者的上面还有长辈在世,所以被刻上“先”的意思,也是先走一步的意思,先考、先妣也是立碑者对于父母的尊称,先考这个考字,在古代是作为父亲使用,只不过随着时代慢慢的转换,现在只能在墓碑之上存在,而妣也是对于母亲的尊称,有句很耳熟能详的成语就叫做如丧考妣,也是对于父母去世的一种描述,考也是五福之称,叫做福禄寿禧考。

对于墓碑的刻字描述,还有墓碑的高低,根据地域不同,当地都有一套自己的习俗,对于这类习俗的描述,为清楚的莫过于当地的石匠,这些专业的刻碑工作者,对于老本行可以说是随手拈来轻轻松松,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古代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高?

在古代儒家文化圈里,大户人家的儿女,分嫡出和庶出。虽然古代文化讲究长兄如父,但是,如果长兄是庶出,那么,长兄如父要让位给嫡庶有别。

那么问题来了:因为古代有嫡庶有别的同时,也有男尊女卑的说法。那么,古代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更高?

其实,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话题。不过好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案例,让我们来的分析这个问题。

帝王的儿女们

先从皇家说起。

刘邦儿女们的关系,其实很好的说明了古代嫡女和庶子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印象里,刘邦的长子,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刘邦的长子是刘肥。这是刘邦当年和自己的情妇生的儿子。而刘盈,是刘邦的嫡长子。因此,刘邦在做了皇帝并且铲除了异姓诸侯王以后,将自己的庶长子刘肥,册封为齐王,而刘盈,则成为了自己的皇位继承者。

刘邦和吕氏之间,有一儿一女。儿子就是汉惠帝刘盈,而女儿则是鲁元公主。在历史上,鲁元公主和刘肥,确实产生过一些冲突。

刘邦去世以后,刘盈继承了皇位,不过,西汉朝廷的大权都落在了吕后手里。有一次,齐王刘肥不小心在言语上得罪了鲁元公主,结果差不点遭到了杀身之祸。后来刘肥给鲁元公主送了一大堆礼物(包括土地),才换取了平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在皇家,嫡女的地位,是比庶子高的。

当然,这种情况必须基于这样的现实:那就是朝廷里掌权的,得是嫡女的同胞兄弟。倘若刘肥得罪鲁元公主的时候,是在同样庶出皇子出身的汉文帝时代,那么,刘肥即便得罪了鲁元公主,也无所谓。

不过,鲁元公主压倒刘肥,属于特殊案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皇家的嫡女不如庶出的皇子有前途。

帝王的庶子,往往很难受到皇帝的待见。比如说道光皇帝的庶长子,因为其母亲是一个宫女,因此,道光帝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十分不待见。甚至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毕竟,道光帝压根不考虑让这个儿子继承皇位。

不过,皇帝的嫡女,往往也是皇帝用来联姻的工具。其自主权,几乎没有多少。并且,嫡出公主的后人,过几代以后,很可能泯然众人,而庶出的皇子,一般可以得到王爵册封,并且传播数代。比如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祖先。其实就是汉景帝的庶出皇子。

民间情况

当然,除了皇家以外,贵族老爷和民间大户也喜好纳妾。而只要纳妾,就意味着必然产生庶出的儿女。而古代平民由于家境窘迫,娶妻尚且困难,因此,指望纳妾未免不现实。

在民间,庶出的儿子有一项权力,是嫡女所不具备的,那就是财产继承权问题。由于嫡女迟早有出嫁一天,因此在我国古代传统,女儿被视为婆家的人,而儿媳被视为自家的人。这就意味着,嫡女虽然地位比庶子高,但是,只要嫡女出嫁,那么,嫡女和娘家之间就产生了一种隔阂。而庶子不论出身多么卑微,都改变不掉庶子是自己家人的身份。

而基于这个文化观念,庶子往往具备一定的财产继承权,而嫡女是没有的,从这个角度来,嫡女有着虚名优势,而庶子则有着实利的优势。

并且,结合古代社会的客观现实,嫡女和庶出的地位,也是不断变化的,并且这种变化,属于剪刀差模式。

起初,嫡女的地位是碾压庶子的。因为在古代,正室夫人,往往出身较好,并且是三媒六聘娶回来的。而妾,则是用纳这个字来形容。而妾的出身,往往不好:比如穷人家的女儿、或者大户人家的庶女,甚至娼妓,都是妾的主要来源。

因此,嫡女在母亲的出身上,就可以鄙视庶出的兄弟们。不过,这种优势,会随着嫡女和庶子各自成家为止。

嫡女嫁人以后,虽然往往也是在大户人家做正室,但是,所谓“夫为妇纲”,古代妇女并没有独立地位,因此,嫡女嫁人后,便成为了夫家的附庸,几乎处处受束缚,甚至如果因为不守妇道,还可能被休。而一旦女子被休,将会承担大量的风言风语,这种痛苦,可以用生不如死来形容。

而庶子地位再卑微,只要独立出去成家立业,就可以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而庶子如果足够努力,并且遇到机遇,那么,很可能光耀门楣,实现地位跃迁,甚至地位还可能超越原生家庭。这时候的庶子,其地位当然碾压嫡女。

此外,嫡女出嫁以后,在夫家的地位,有时候需要从娘家那边借势才可以。而这种借势,有时候不一定能仰仗到嫡女的胞兄弟。比如如果某大户人家的嫡子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没有存活的话,那么继承主要产业的,是庶长子。此时,嫡女不论之前如何傲娇,此时都需要仰仗庶出的兄弟。在这个情况下,嫡女和庶子的地位谁高谁低,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其实,嫡女和庶子的地位比较,为的解读,其实在《红楼梦》中。《红楼梦》里面,贾府作为一个封建贵族家族,其家中的情况,可以做一个参照系。贾政赵姨娘的儿子贾环,属于庶子,而贾宝玉是嫡子,因此贾宝玉的地位高于贾环。贾政的嫡女是贾元春。贾元春在回家省亲的过程中,刻意忽略贾环的存在,从这可以看出贾元春对贾环的鄙视。不过,这种鄙视,这种鄙视可以视为嫡女对庶子的鄙视,但并不能给贾环带来实质性的损失。

因此,根据综合情况来看,可以得出结论:古代的嫡女,即便是地位略微比庶出的儿子高一些,也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的事情,并且这种高,往往是一种没有任何实际利益的虚名。反倒是庶出的男丁,除了名声比嫡女差,而实质性好处方面,庶出的男丁应有尽有,而嫡女,只能望其兴叹了。

上一篇:水淋淋类似的词语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经典句子

经典句子相关栏目

推荐经典句子

  • 山山而川(精选40句)
  • 七夕节浪漫短句(精选65句)
  • 100个表白藏头诗(精选46句)
  • 人生乐观的诗句(精选58句)
  • 对情人表达爱意的诗句现代诗(精选74句)
  • 红星照耀中国片段摘抄
  • 带德字的成语(精选52句)
  • 夏末秋初的诗句(精选60句)
  • 新经典句子

  • 女加末念什么
  • 水淋淋类似的词语
  • 什么的枝丫填词语
  • 类似栩栩如生的词语
  • 蚤念什么
  • 木妥念什么作用
  • 一个黑一个今念什么
  • 寓意发财的词语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