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对冲基金?
传奇的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是一种私募的证券投资基金,它因为受到的监管少,可以更灵活的运用各种手法操纵金融工具,达到对冲风险和放大收益的目的。
在了解对冲基金之前,需要先了解”卖空“是什么。卖空就是指你卖出某个自己看空,但是自己手里又没有的东西。
举个例子,现在有个股票,市场价格是100块钱。你看空这个股票,堵它还会大跌,所以你找到一个手里有这个股票的人,借他1万股,约定在3个月以后,把这1万股还给他。当然你要付给他一定的利息,比如说是5%。
你不是看空吗?所以借来股票之后,你就迅速把这1万股全部卖出去,获利是100万,然后三个月后,如你所愿这个股票真的跌到80块钱。现在你花80万在市场上把这1万股全部买回来,然后还给别人,再加上利息5万,你利用卖空机制,空手套白狼赚了15万元。
”对冲“就是买入一个金融产品的同时,卖空另一个和它价格变动相连的产品,来规避风险。说白了,就是找到一个事物的反作用力,然后将这个事物的用给抵消掉。
对冲基金公司一般都作风神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避开监管。二是为了自己这些策略的优势。
对冲基金的高手们都是从市场的”错误定价“中来赚钱的,而且他们用高杠杆和复杂的交易策略去牟取高额利润。
”对冲策略“是为了对冲和消除风险,但实际上因为对冲的策略,你是要运用很多金融衍生品,要运用卖空这些机制的,而用高杠杆来获取高收益,自然就会放大风险。
你想要高杠杆获取高收益,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基金经理人的判断要准确。一旦判断失误,高杠杆同时也会放大损失。
富可敌国的私募股权基金
私募股权基金是一个果农型的投资人,是企业的培养人,它的目标是从企业的长期经营和稳定增长中获取利润。
私募股权基金与私募证券基金是相对的。第一它属于私募,也就是说只针对少数投资人,它是不公开募集资金的,享受着”少监管、高激励“的优势。第二它和投资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同,它的投资对象是企业,买的是企业的股权。
私募股权基金,它是从企业的长期经营和稳定增长中获利,而证券投资基金是从企业证券的价格变动中获利,它们的投资目的是很不一样的。因此私募股权基金在金融市场上是的长期投资者。
比如说初创企业,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资金了。除了资金以外,技术其实也是投资人带来的阳光雨露。而在成熟型企业中,私募股权机构除了投入资金以外,它主要是在管理上对企业进行改造,把它改造成一个和原来面目完全不一样的企业,达到企业和自己双赢的目的。
一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5到7年的封闭期,投资人一般来说是不能中途撤资的。即使有一个人非要撤资,它一定会找到另一个想进入的投资者,然后这个基金中间的资金不会减少。
在美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大的一方投资人是谁呢?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养老金计划,占到了差不多1/4以上。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里,社保资金和保险都是特别重要的出资人。这些大资金,追求的不是短期的高收益,它们追求的是一个长期、稳定、、可靠的收益。
低调的主权财富基金
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种替财富保值增值的资产管理机构。背后是”主权“的金融机构才是金融市场上真正呼风唤雨的巨无霸。
中国是出口大国,经过多年的贸易顺差之后,就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这么多钱放在手里,保值和增值是不容易的。一个不留神,中国制造换来的这些美元贬值了,那等于就是国有资产给流失掉了,所以中国的外管局(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机构),实际上就承担了”主权财富基金“的这么一个职能。
外管局旗下有四家公司,华新、华欧、华美和华安,它们分别投资于新加坡、欧洲、美国和其他地区的金融资产。为了资金,这些钱大部分会投在外国国债,主要是美国国债上。
2007年以后,我国正式成立了一家主权财富基金,叫做”中投有限责任公司“,它和外管局一块做外汇资产的投资。但是和外管局保守型的投资策略不太一样,中投公司的投资分散。
世界上成功的主权财富基金是新加坡的淡马锡,它管理的是新加坡的国有资产。它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彻底分开。作为基金管理公司,淡马锡具有完全独立的董事会,财政部尽管是它的大股东,但是它完全没有办法干涉公司的经营决策。
淡马锡一方面是具有战略方面的考量,另外一方面具有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运作,这样一方面国有资产不流失,另外一方面也就避免了国有企业率低下的问题。
本周学习小结
认识了三个另类的高富帅基金,原来基金不仅仅只是面向普通大众的基金产品,还有这么多类品种的基金公司。金融学真的是博大精深。
你还记得珠算的口诀吗?
珠算是一种感兴趣的计算工具,靠口诀来完成。加法口诀是: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五去五进一,六上一去五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六退四进一,七退三进一,八退二进一,九退一进一)。除法口诀是:二一添作五,逢二进一,逢四进二,逢六进三,逢八进四。三一三剩一,三二六剩二,逢三进一,逢六进二,逢九进三。四一二余二,四二添作五,四三七剩二,逢四进一,逢八进二。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逢五进一。六一下余四,六二三剩二,六三倍作五,六四六余四,六五八余二,逢六进一。七一下余三,七二下余六,七三四余二,七四五余五,七五七剩一,七六八余四,逢七进一。八一下余二,八二下余四,八三下余六,八四添作五,八五六余二,八六七余四,八七八余六,逢八进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逢九进一。(欢迎网友们的评论,谢谢!》
雍正皇帝推行的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具体都是什么政策?你如何评价?
我们在看电视剧《雍正王朝》时,经常会听到“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等专业名词。在这里,我试着用直白的方式给朋友们剖析一下。
火耗归公火耗归公又称为耗羡归公,从汉朝就开始被立为名目。起因是地方政府在征收米谷等国税、从库存到运输京城的过程中,会遭到鼠偷鸟啄造成了损耗,地方官就给纳税者附加征收一个损耗税。
到了雍正朝,纳税人交缴地丁税是以白银的方式来支付。白银又不会遭到鼠偷鸟啄,怎么会再征附加税呢?
明、清两朝,都是实行银本位,白银是主要流通的货币,相当于现阶段的人民币。
国库发行的官银面值很大,在交易过程中需要钳碎,所以,地方官从民间收税,多是收到的散碎银子,成色也不等。这样的银子不便于上缴国库。
地方上要把这些碎银子熔成符合规格的官锭后,再把它上缴国库。在白银的熔制过程中,客观上是会发生少量的耗损,于是就有了火耗税的名目。
火耗归公之前,火耗附加税就是个地方官的“袖笼子”政策,根据地方官的贪心程度,随意收取。其中,有收取几分(相当于本金的百分之几)的清官,还有收取二钱几分(相当于本金的百分之二十几)的贪官。
火耗归公之前,火耗银不入国库,全部充作地方财政收入。主要用途是:填补前任和现任的地方财政亏空;地方出钱的财政支出;供地方官贪腐。
火耗归公以后,规范了火耗收取的标准,本金的百分之十左右,因地制宜。同时,规范了火耗银的用途,分为三块:一部分上缴国库;一部分用于地方财政开支;再一部分用于设立的“养廉银”支付。
火耗归公的实施,使火耗收取的政策走向透明化,整体上大幅度地降低了火耗收取的标准,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促进了地方官员的廉洁,为养廉制度提供了资金来源。
官绅一体纳粮官绅一体纳粮也称为“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自从有了科举制度以后,读书就成了一门职业,读得好的可以获得功名,例如:书读明白后,根据考试的成绩,依次有秀才、举人和进士的官封。
进士就不说了,稳稳地当官。秀才没官做,但也有一点点特权,可以免瑶役和一部分赋税,具体数目是二石白米(浮动价)。举人有可能被选官,机会不大,但可以免除一百五十亩地的赋税(浮动价)。
在官绅一体纳粮制度以前,那些官绅都有特权。他们一方面占有着大量的耕地,另一方面又享受着特权、缴纳占比很少的赋税,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国库收入。
有一部分脑瓜子灵活的农民,把自己的土地寄放在官绅的名下,少交或不交国税。这是典型的钻政策的空子,挖的墙脚。
一些坏官绅,借机霸占农民的寄放地,使农民有苦没处说。这种现象有普遍性,还闹出了不少的官司,影响着社会的安定。
官绅一体纳粮制度以后,人人平等地纳粮,国库充盈了。减少了土地兼并,抑制了贫富分化,调节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安定。
我多句嘴,旗人土地不纳粮,因为他们是那个啥,不深说。
我再多句嘴,这么好的政策,在乾隆朝被废除了。
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
摊丁入亩的丁,指的是丁银,俗称“人头税”;亩则指的亩赋,,俗称“土地税”。
康熙帝曾经大手一挥,说:“凡我大清后代皇帝,永不加赋!
纠正一个常识,康熙爷口中的这个“赋”,特指的是人头税,并不包括其它的赋税。并且,这个赋是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目为标准征收的丁税。
可以想想,顺治入关不足二千万人,到道光年间的四亿人,不加赋,怎么可能经营下去?
在摊丁入亩政策以前,清政府每五年搞一次人口普查登记。人头税是以康熙五十年的丁税额作为总任务,再层层分解到各个地方。
例如:德州府分了三十万两银子的人头税任务,刚好德州府三十万人,那么一人一两银子的人头税,对吗?
不全对!因为人头税的缴纳数额又分为三档:上户、中户和下户,按照家庭收入的多少来划档。
这样的操作,有几个漏洞:第一,关系户会瞒报、少报人口;第二,人头是活的,狡诈的人会躲避人口普查;第三,关系户会降档,减少上交人头税。无论怎样,人头税总额不变,老实的贫民会受到多摊派。
摊丁入亩以后,按照土地的占有率来分配人头税,就没空子可钻了,除非你瞒报土地数。这显然不行,因为少报的土地会被官收,得不偿失了。
摊丁入亩的实施,等于变相在均贫富,对土地少和没土地的人特别有利。
同时,户籍管理放松了,劳动力流动了起来,刺激了手工业和初级工业的发展。
全国人口增加这块,从雍正初年的二千六百万膨胀到乾隆五十六年的三个亿。
我是历史闲话人,祝朋友们阅读愉快!近一个月内,我会专注于剖析康、雍、乾三朝的历史事件,如果大家感兴趣,就顺手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