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之治的北京样本# 琉璃渠:文化名村的古貌新生
北京门头沟区是坐拥全市传统村落多的区域。其中,琉璃渠村是生动的样本,也正如一片琉璃瓦,折射出文化历史进程中的高光与黯淡。曾经的皇家琉璃之乡,因开山受限与市场收窄而熄灭窑火。而北京三个文化带建设的提出,为琉璃渠的重生发展按下了加速键,这一古村落也以新方式为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添砖加瓦。时至今日,新文旅产业项目的入驻撬动了濒临失传的技艺:老瓦厂升级改造为琉璃文创产业园。同时,古村落积淀的北京记忆不容抹去。琉璃渠村既要存续乡愁,又要续写新篇,寻找着保留与开发间的微妙平衡。
琉璃渠村周边有丰富的页岩、叶腊石等矿产资源,当地人称之为 “坩子土”,用它烧造的琉璃不易开裂,百年不掉釉色。加之这一带盛产煤矿,交通便利,元代在此便为烧制琉璃设立了专管窑务的官员。清康熙年间,北京城内正阳门外琉璃厂迁至琉璃局,琉璃渠村成为皇宫建设专用琉璃制品的生产基地。
时至今日,从事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研究的专家还常常描述琉璃渠村缔造的盛景:“紫禁城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屋顶被马可波罗视为‘遍地黄金’,而这都来自京西琉璃渠。”
琉璃渠村因琉璃光环,2007年获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琉璃烧造技艺于次年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历史机遇之下,琉璃渠村形成了独特的村落空间形态和琉璃烧造、农业、交通运输业组成的产业链。
作为“国字头”的非遗,琉璃烧造正沿着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提出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推动非遗活态传承、融入生产生活的路径前行。“即便是琉璃烧造的非遗传承带头人,此前薪资待遇也很低,月薪只有3000元。不少人被迫转战外地,与外地厂家合作。在年轻人看来,这一工种与社会脱节,没有人愿意学习,使得琉璃技艺的师承也难以为继。”在中国古建琉璃文化学者肖永旺看来,“有企业与政府支持,新项目的落地,有利于复活工种,改良就业。”
一边是即将破土而出的产业园,一边是静止的古村落风貌。据了解,目前琉璃渠村基本上还是村民居住功能为主,并没有过多的产业开发。
琉璃文创产业园外延则向南辐射至更广的文旅空间。据门头沟文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琉璃渠以南10余公里处,眼下已有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成型,吸引了文化与科技企业入驻,也将提升周边产业环境,联动琉璃文创产业园项目的发展。根据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新印发的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围绕老旧厂房改造发展文创新空间,打造以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为龙头的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时尚创意、艺术创作、体育休闲等文化体验的旅游新空间”。
琉璃渠这一看似静止于历史时空的古村落,正在遥遥地与新科创形成巧妙的连接。而传统的一面,也将沿着古道脉络,收获回响。在门头沟区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发布的三条非遗旅游路线中,琉璃渠村是古道之旅中重要的节点:游客可以从沿河城村到妙峰山涧沟村,再到水峪嘴村和琉璃渠村。此外,琉璃渠也将与妙峰山一带串联打造“妙峰山-琉璃渠民俗技艺传承基地”,塑造京西妙峰山民俗文化品牌。
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在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蓬勃兴起,琉璃渠村也乘此契机,在回响古今的独特步调中留下乡愁,也不只有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