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唐代诗人汪遵写项羽兵败垓下,逃至乌江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一首诗。
一二句,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是说,垓下之战,楚兵大败,士兵散尽,弓箭残破,挫败了霸王项羽的威风。项羽单枪匹马,率领28骑,突出了重围。
“兵散弓残”,是说垓下之战后,楚军大势已去。
“挫虎威”,是说曾经的西楚霸王,威风也被削减了不少。
“单枪匹马”四字,表现了虽然英雄末路,但豪气干云,雄风依旧,一个人单枪匹马还能战胜800人,并带领28将成功突围,可见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并非虚言。
三四句,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是说,身边的英雄一个个离去,只剩下他失败羞愧的容颜还在。江东看得见,虽近在咫尺,却自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拔剑自刎。
自己固然力大无穷,勇冠三军,可是身边的英雄却一个个离去了。单独靠武力,确实不能够平定天下啊。羞愧的是曾经的八千子弟,要么战死,要么投降,只落得他一个孤家寡人。
如果项羽逃回江东,他还能卷土重来吗?
宋代王安石的《题乌江亭》道出了一个政治家的理解: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既然卷土重来机会不大,兄弟们又死的死,降的降,心爱的虞姬也不在了,那么我一个人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乌江自刎的项羽,留给世人一个无比悲壮的背影。
他这悲壮一刎,使之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失败英雄之一。
人们敬佩他的血气方刚,敬佩他的敢作敢当,不惧生死,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七尺男儿。
宋代李清照也是敬佩项羽这种血性,才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凭吊项羽,怀念不愿苟且的英雄。
可见唐代的汪遵正是抓住了“羞”字,表现了项羽是一个有羞耻之心的英雄男人,为李清照正面评价项羽,开了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