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中的哪一个历史上真有其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管生活还是工作中,这句话都很实用,大白话就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才知道,别尽说好听的,手底下要见真功夫。这是民间喜欢八仙的原因之一,接地气。
玉帝、如来那都是高高在上的神,谁都不想去见,就如同老外不喜欢见到上帝一样,八仙带着人间味,所以讨人喜欢,这是第二个原因。
人间味是什么味?那就是历史上能找到他们的本身,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精神寄托,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的八仙。
张果老尊老爱幼,所以得把张果老排在首位。
张果老骑着小毛驴到了唐朝,他说自己是尧帝时期的人,唐玄宗肯定不信啊,吹牛也要靠点谱吧?秦始皇都不敢这么吹。
刚好道教符箓派茅山宗天师叶法善在朝上,唐玄宗就悄悄地向他询问张果老的来历,叶法善苦笑,说出来得罪老祖宗张果老,立马死;胡说欺瞒唐玄宗,还是个死罪,因此只能摇头不敢说。
唐玄宗急了,答应叶法善如果他死了,会向张果老求情,让他复生,多大个事嘛?
叶法善就说出了叶法善的真身,乃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话音刚落,倒地就死,冰凉冰凉的。
唐玄宗没奈何,说了很多好话,张果老才不慌不忙掏出一张纸,往地上一扔,化成一只小毛驴,骑上就往皇宫外走,经过叶法善身边时,咳嗽了一声,那叶法善就活了。
武则天也曾想张果老为自己力,就派官员去找他。好不容易找到了,正说着话,张果老扑通一声倒地,七窍流血而死,官员无奈亲自把他葬了,还守了半个月的坟,确认张果老已死才回朝。
武则天有点伤感,原来神仙也会死的。
过了几年,张果老从千里之外的恒州山倒骑着小白驴走了出来,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张果老,唐朝时期甘肃两当的道人,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手持道筒,亦称渔鼓,倒骑毛驴。
铁拐李太上老君骑着青牛来到了巴国津琨(今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李家坝)。
当时有个小孩很有名气,叫李凝阳,天资聪慧,颇具道心,太上老君一见很是欢喜,于是点拨了一番,打下了修道的基础,并为其取字为“玄”,乡人因此尊称其为李玄。
巴王听说了李玄的名气,多次邀请他出山为官,为巴国力,可李玄道心稳固,不爱红尘杂事,只寻求道家遁去的一,因此拒绝了巴王的好意。
秦灭巴国,心灰意冷的李玄就此遁入华山访求仙人,后潜修于石笋山,采集草药,炼制膏药,放置于背后大葫芦里,救治世人,被乡人尊之为“药王”。
李玄原本相貌堂堂,悟道突遇难题,于是灵魂出窍去寻太上老君解答。当灵魂回归之时,却不见了留置在山洞里的身体,已被一误闯进洞的老虎吃去。李玄眼看时辰已到,雄鸡报鸣,天即将破晓,无奈寻到一具倒毙瘸腿乞丐的肉身将灵魂归窍。
李玄看见瘸腿的自己,地看不惯,于是打开葫芦,准备医治瘸腿,就在快贴上膏药的时候,突然开悟,找到了一直寻找的一——“道法自然”,于是长啸一声,拿起乞丐的铁拐拄地而去。
铁拐李,李玄是也,手拄铁拐,背背葫芦,葫芦里不知装的什么药。
汉钟离汉钟离,钟离为姓,名权,双手若大秤,可知轻重,因此其父为之取名"权"(古代的秤砣)。
其哥钟离简在朝为官,因此推荐钟离权出仕,官至谏议大夫。
钟离权性格豪爽,喜欢坦胸,手执一把大蒲扇,不怒而威,颇有大将之风。
羌人叛乱,钟离权率兵2万出征,权臣梁冀嫉妒钟离权,因此与羌人暗通,在钟离权军中布有奸细,并将行军路线、兵力部署全部告知了羌人。
安营扎寨后,钟离权率领的大军早早安息,准备次日一早征讨羌人,哪知道羌人熟悉地势,早已埋伏在周围,夜劫营寨,一把火烧了大营。
钟离权的部队被打散,也不敢回朝,于是在荒郊野岭信马而走。
这时一个胡僧出现,指引他投奔东华先生。在庄院门口,一个老人出迎,开口便知钟离权的身份,也知道胡僧必是引路人,钟离权据此而知遇到了仙人。
一朝荣华富贵,一朝待罪之身,钟离权由此生出了离开凡尘之意,于是跪求未卜先知的老人指点。当学艺完成,步出院子,再回首,却是空茫茫一片,钟离权望空而拜.
钟离权就此遁入华山潜修悟道,游泰山遇华阳茅真人,入崆峒谒见太上老君后,名列仙班。
钟离权,唐朝(618-907年)人,嗜好喝酒,不修边幅,“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
吕洞宾李白是剑客,吕洞宾当然是剑仙。
吕洞宾,幼时极其聪明,日诵万言而不忘,有神童之名,肚子里装着满腹文章。
长大后,学问是越学越高,却两次名落孙山,输得不情不愿、不明不白,于是吕洞宾卯足了劲儿要搏杀一次,以求进士登科、状元及第,登入台阁。
这时钟离权正好云游到此,看见吕洞宾痴迷官道,如同看到当初的自己,只是可惜了那份与生俱来的道心,于是送了吕洞宾一个枕头,吩咐夜晚可枕入梦,可解心忧。
吕洞宾梦见自己真的进士登科、状元及第,登入台阁,富贵了三十年。人生正畅快之时,祸从天降,被降罪贬官归乡;回归之时,风雪大作,天地一片茫茫,无尽寒寒伧。
蒙尘的道心刹那间醒悟,富贵不过是一场云烟,吕洞宾梦碎魂归,煮黄粱米饭未熟,只有香气缭绕,于是大笑而去寻汉钟离赴终南山修道。
吕洞宾四十岁学剑术,传自郑火龙真人;六十四岁学丹术,授自钟离权。
吕洞宾的诗词很多,以修道居多,但也有很多另类的好句。
以剑斩情,勿要贪恋美色,“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白牡丹哭得泣不成声。
以义当先,不做无耻小人,“少饮欺心酒,休贪不义财。福因慈善得,祸向巧奸来",二郎神的哮天犬表示不服。
以剑护道,正天下风气,“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
厉害的还是自报身份的这首诗,的有仙气,还带着点烧柴火做饭的味道,“唐朝进士,今日神仙。足蹑紫雾,却返洞天。”
吕洞宾,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腹中满腹经纶,腰间挂剑,潇洒时若仙,行事时如人,讲求一个顺其自然,不拘小节。
蓝采和腕上花篮,只愿换几个闲钱,良善之人闻香久远,作恶之人嗅臭连连。
手中快板,只愿把世事畅谈,知我者谓我多智,贱我者笑我痴颠,借酒醉世间。
蓝釆和一边打着快板,一边在闹市卖着花,那篮中的花被他酿的好酒熏醉了,散着淡淡的酒香。
一足不知几时被挤掉了靴子,光赤赤踩在地上很是清凉,蓝釆和也不管他,扯了扯破烂的衣服,笑着喊道:买花送好酒!
蓝采和卖了花钱,随意用绳窜了拖在地上而行,剩得几文是几文,够上酒钱便喝上一盅酒,不足便扔给了看热闹的儿童。
儿童长大了,开始成家立业,蓄上了胡须,生下了孩子,蓝釆和照样破烂衣打着快板卖花穿行在闹市,还是一样的面貌,不同的是他将卖花钱扔给了当初看热闹孩子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又在笑着看他的热闹。
一代又一代,长大的孩子才知遇了仙。
蓝釆和,原名许杰,唐朝四川遂宁人,善酿酒,爱周济穷人,快板卖花的流浪汉。
何仙姑何仙姑,只是个织鞋为生的女孩,心性善良,手工精巧,常在罗浮山寺兜卖布鞋与登山游客,与寺中僧众颇熟。
十三岁山中摘野果,遇一拄拐道人坐于道旁,何仙姑见其可怜,便将篮中野果都给了道人。
道人倒也不客气,吃枣也不吐核儿,很快吃了个精光。
何仙姑便让道人再等会儿,准备再去摘一些让其带走,道人大笑道不急,既吃了你的果,我也送你一桃,随手摸出一个红艳的大桃,清香四溢,外有流光。
何仙姑拒绝了,让道人留着饿时再吃,自个儿到山里随时都可以摘到新鲜的疏果。
道人大笑不止,坚持让何仙姑吃掉。
何仙姑吃完桃,顿时感觉身上一轻,有无穷劲儿,回头一看道人,却空无一人,只隐隐听见铁拐敲击地面的声音,渐渐去远。
从此,何仙姑不饥不渴,却依然在山中寻找野果,送于寺院中僧人。
一日正午,烈日当空,蝉鸣正浓,何仙姑便在一株荔枝树下歇息,解下腰间绿绸带搭在枝上,随风飘飞,煞是好看。
何仙姑解了乏闷,系上腰带而去。
当年,此株荔枝开花结果,果皮上饶了一带轻绿,果肉香甜多汁,人称增城“挂绿荔枝”。
何仙姑,唐时广东增城人,手持荷花,清香徐来。
韩湘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很恼怒自家侄孙韩湘子不上进,纵有天姿之才,却不思上进,弄萧修道,不作学问。
恼归恼,两人关系却是极好,韩湘子父母早丧,由韩愈将其养大,亲若父子。
韩愈寿辰,湘子来归,一袭蓝袍让韩愈又有些怒了。
韩湘子不以为意,说要画一画贺寿。
纸上画一牡丹,转瞬间成活,枝鲜叶绿,鲜花怒放,与时节并不相符,花瓣间有字隐约显现,恰组成一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虽不喜这些道家之术,却对这一联颇感兴趣,沧桑而有余念,因此心下当时就软了,席散后与韩湘子长谈,彻夜不眠。
几日后,韩湘子再入终南山,箫声悠悠不绝,夕日下,韩愈默默相望。
唐宪宗晚年好佛,欲求长生,迎佛骨回朝。韩愈心忧国事,大力劝阻,惹得唐宪宗大怒,被贬潮洲。
行至秦岭,落雪纷纷,天地一片苍凉,马缩步不前,应景之下,韩愈这才想起当初湘子贺寿之诗,情不自禁完善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
诗出,有箫声来迎,大雪之中,一人飘飘而来,是为韩湘子。
韩湘子,唐朝人,韩愈的侄孙,曾经考取进士官至大理丞,一箫闹别红尘。
曹国舅曹国舅,因姐姐而荣,也因姐姐而入道。
曹国舅性情温和,通晓音律,饱读经书,尤喜作诗。
姐姐熟读经史,胸藏大志,勤奋而节俭,自从被宋仁宗册封为皇后后,曹家并没有一飞冲天。
曹皇后是个贤惠的女子,深知外戚专权的厉害,因此弟弟身为国舅,却无实权,只享受富贵,对其他曹家人更是要求严格,一旦犯过从严处理。
士兵叛乱,曹皇后助宋仁宗平叛。
宋英宗即位,曹皇后垂帘听政,不久还权。
宋神宗变法,曹皇后救下苏东坡。
三代皇帝,旁观的曹国舅感叹世事无常,帝王家尚且沉浮不定,百姓又该经历怎样的苦痛?墙之内富贵,墙之外困苦,不过是一场好梦,曹国舅看破世事后便决意修道,出游名山寻仙指点。
一日乘船渡河,船家索要船钱,国舅爷吃遍天下,只有一块刻有“国舅到处,如朕亲行”的,哪有现银,无奈以抵押。
众人见字大惊,船中一道人说曹国舅以势压人,曹国舅便将扔进水中,金银乃事外之物而已,问道修仙才为真。
道人大笑,遂传曹国舅修炼之道,道人吕洞宾是也!
曹国舅,宋代河北宁晋人,着官服,持玉笏,济危扶困。
另类的八仙来历还有一个有点可怕的说法,八仙乃是一堆犯人,此说在我看来,典型的胡子上长嘴——胡说。
北宋建隆年间,有个秘密海岛叫沙门岛(今庙岛),是关押重犯和罪兵的地方。
犯人越来越多,朝廷却按旧例只派三百人口粮,岛上看守头目李庆便想出了一个歹毒主意,超过三百人后便将多余罪犯绑住手脚扔进海里去。
当得知要接受这样的命运,一支由五十来人的组成的队伍开始了逃跑计划。
他们成功避开了看守,抱着预先埋在附近的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借着浮力游向蓬莱山。
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许多人体力不支后沉水而死,其中有八个武艺高强的人后成功抵达蓬莱,并潜藏于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并被外出打渔的渔民发现因而成功获救。
渔民得知八人是游海而来,视为神迹,后来便演化成为了“八仙过海”的故事。
这种说法一点不靠谱,罪犯发配沙门岛均有造册,朝廷不可能只派人不作口粮调整,里面还有军人,因此肯定会派官员定期视察。三十里的野海,方向、淡水、都是问题,何况还有女人,这种逃狱基本上是自寻死路,所以对于这种说法,笑一笑就行了。(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