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花光了全部的积蓄,这种情况用什么成语来表达?
家徒四壁家道壁立 (jiā dào bì lì) 解释:家道:家庭经济情况;壁立:四立的墙壁。形容家贫如洗,一无所有,贫困到极点 一贫似水 (yī pín sì shuǐ) 解释: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你认为广西哪个城市经济比较落后?导致现状的原因有哪些?
广西、柳州市各行制造业都落后。365天生产伪劣产品。广西创新高质量发展、创质十分落后。每年雨季洪水来地下水泥管排水不畅通。道路表面层地陷。交通经常受阻。年年公路复修。发展经济落后。
讨论经济问题时常提到杠杆,谁能通俗易懂地解释一下杠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讨论经济问题时会经常用到杠杆这个词,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杠杆具体的理论是什么,估计大多数人说不明白。
杠杆——在物理学上就是借助力臂的差异,实现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
阿基米德曾说:“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撬棒,我就能撬动地球。”关键词撬动地球,这其中揭示了杠杆的两个核心要素:支点和足够长的撬棒。二者缺一不可,缺任何一个,杠杆的作用都无法实现。
严格金融领域的所谓“杠杆交易”,本质上就是投资者用自有资金作为担保,用银行或经纪商处提供的融资放大交易——在总量上放大投资者的交易资金规模。杠杆的比例越大,客户需要付出的资金越少。但这个比例,就是杠杆中的“撬棒”,这很容易理解。
但更关键的,也容易被普通大众忽视的,则是其另一要素——支点。金融交易中融资放大的利率就是“支点”。这两样彻底融合,才会变成真正的杠杆工具。
房产中的杠杆交易在现在这个年代早已被大众所熟知,更是成为众多炒房客暴富的重要因素,在此不多解释。
另外,在期货、贵金属等交易市场中,交易平台往往就是支持杠杆的,一般商品杠杆都在10:1或更高。但这些市场的大起大落绝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不建议没有承受力的大众朋友们参与。
还要特别提醒一点的是:官方许可的才叫“杠杆”,官方不许可而资本私下提供的,那叫“非法配资”。关键词“非法”,各位自行脑补这个关键词的分量。
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有很多投资者铤而走险,抱着赌博的心态、动用了自己根本无法承受的所谓杠杆,来参与自己能力不及的领域进行投机。
在高杠杆的作用下,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在时刻考验着投资者的人性,如果一旦失误后果不堪设想,抱着这样态度的投资者,大多数人生归零。
当然,虽然大家都知道杠杆有巨大风险,但依然会有很多人抱着所谓的个性态度:“加杠杆人生才能有大收获、加杠杆才能事半功倍”。这个思考较起真儿来,也不能说就是错的,但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因为人生的杠杆,更多的是指充分利用已有的外部政策和内部条件,实现更高率的价值创造。这才是杠杆真正的、持久的内涵。
(咨询加助理公号:LY_1898)
喜欢吗?记得点赞,留下脚印,常聊!
怎么看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既有被迫也有必然。
在我国历史上,王朝中心长期位于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封建农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也决定了中原的重要性。在早期,五谷中并没有水稻,是为“麻、黍、稷、麦、菽”。因此中原作为五谷高产区,成为中心是一种必然。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胡族为祸中原,以农耕为主业的汉人南渡长江,这成为第一次经济重心转移,但依然未能扭转北强南弱的总体格局,到了隋唐时期,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仍执全国经济之牛耳。
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高产作物“占城稻”,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种植小麦,收成与种子相比是四倍,而占城稻却高达20倍。这种极具优势的投入产出比,令高产水稻种植盛行于长江流域。
好处还不止这一点,小麦种植一季,还要休耕恢复地力。而南方气候温暖潮湿,正是水稻喜欢的环境,且一年能收两到三季,只需补充养料即不需休耕。水稻常年浸泡在数十厘米的水中,还能避免反复灌溉带来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南方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使得人口随之增加,重心南移已成大势所趋。
随着北宋国都汴梁被金兵攻破,南宋朝廷迁移至临安(杭州),也造成汉人聚居区南移的后果。从此时起,中国经济南强北弱的格局正式确立,并延续至今。
“道光萧条”是一场经济危机吗?它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道光萧条”的确是一场经济危机,它发生在1820年左右,由于1820年是道光元年,故中国经济史专家吴承明教授将之命名为“道光萧条”。
不同于今天我们熟悉的经济危机,“道光萧条”由于发生的时候无人关注,事后当政者对其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待到危机深重又过多误判,治标不治本,终演化成灾难性的后果,中国历史在半个多世纪里持续受它影响。
所以,“道光萧条”是清代中期的重要事件,没有之一。它是导致鸦片战争的经济上的原因,也是日后太平天国运动的渊薮。
早记录“道光萧条”的人是龚自珍。他在嘉庆末年时指出,“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不可支日月,奚暇问年岁!”
吴承明认为,道光萧条的特征主要是,市场萧条,银贵钱贱,物价下跌,交易停滞,商民皆困。当时的银钱比价从1:1000升到1:2200,等于是提高了一倍还多。而米价下跌,跌幅达25%。
清朝实行双本位货币制,即银子和制钱同时在市场上流通。但这两种货币有着很大区别,而且,用途也大不同。
银子就是贵金属白银。中国的明清时喜欢把白银铸成元宝形状,白花花亮晶晶很好看。但是不方便携带,因为它形状不规则,不能很整齐地收纳,再加上它的规格很大,不方便分割,所以银子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法使用。
但官府则只使用银子,不使用制钱。这是因为银子成分单一,不易造假。而且,方便大额结算。所以,政府在收税、给官员发放俸禄时,都使用银子。
民间的大额结算也用银子。银子在人民心中是财富的象征,也是财产贮存、赠与和转移的主要媒介。清朝中晚期时,相同比值的银子与制钱,在重量上相差20倍。
制钱又叫铜钱,是用铜和铅的合金铸造而成。明朝政府铸造铜钱比较随意,因此制钱的信誉不高,成色不统一。崇祯时的制钱由于掺杂大量的沙铅,脆弱不堪,掉在地上甚至能摔碎。
清朝的制钱一般叫做通宝,外圆内方,中间的孔洞可以穿上线绳,方便携带。制钱铸造时一般采用铜六铅四的比例,比明朝时官府的信誉有了很大提高。
但由于铜钱铸造技术上没有什么门槛,铜的开采和取得也不难,所以明清私铸钱的风气屡禁不绝,市面上官铸钱和私铸钱实际上同时在流通。
铜钱主要在生斗小民中使用,因为方便日常生活。许多穷人一辈子没摸过银子,连成色好的制钱都少见。当然,达官贵人平日也用制钱,日常生活的琐碎谁也免不了。
但清朝官府结算时只认银子,不使用铜钱。尤其是小民纳税时,要把制钱兑换成银子再去缴税。官府虽然规定了银钱比价是1:1000,但这个比价是不断变动的,前文提到1:2200,那就等于税收提高了一倍还多。
所以,道光朝的经济中,控制银价很重要,银价低,百姓生活会好一些,反之就会很糟糕。
可中国当时几乎一两银子也不产,全部都要进口。更蹊跷的是,中国当时是世界上大的白银进口国。据统计,1700-1820年的120年里,全世界80%的白银流入中国。不仅如此,还有欧洲通行的西班牙银元,在1721-1800年的80年里,有1.7亿西班牙银元流入中国。
(道光朝的银元宝)
当时中国的东南沿海,西班牙银元可以直接使用,由于它便于携带和方便收纳,很受商家欢迎。当时的西班牙银元上铸有西班牙国王的头像,中国老百姓不认识,就称呼西班牙银元为“佛头银”。
为什么白银会流入中国?传统的解释是欧洲对中国商品的大量需求,而中国则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中,对欧洲商品没有需求,为了弥补贸易逆差,所以欧洲人用白银结算。
(西班牙银元,佛头银)
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不是贸易逆差。
当时的贸易商都是化的,他们经营的商品也不是今天这样以单一品种和单向度物流为主,而是在欧洲、美洲和非洲之间不间断地循环进行,亚洲和中国只是他们的中转站之一。因此他们对于贸易逆差的感受与今天完全不同,也不会因为贸易逆差而有什么困扰。
因此,白银的大规模流入,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双本位货币制度。
当时中国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除了银子和制钱,还有银票、黄金等。与今天的影视剧给人的印象不同,银票在道光朝之前是不太通行的。这是因为当时的银票都是钱庄、票号和大的商家发出的类似于储蓄凭证的票据,它的信用范围很有限,只能在该商家的分号之间使用,而19世纪初中国的商家一般都没有分号。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分号遍及全国,要等到半个多世纪以后的光绪年间才实现。
(同治年间的银票,这是赝品)
另一方面,依据格雷欣法则,贵重的货币肯定会陆续退出流通,所谓劣币驱逐良币。所以不产银的中国,银贵钱贱是一种常态,也必然导致中国对白银的大量需求。而这种需求使得中国的白银比价大大高于欧洲,同样数量的白银在中国不仅能够购买到更多的商品,还能换取更多的黄金,这就造成了巨大套利空间,吸引了欧洲商人带着白银来中国交易。
当时白银流入中国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通过日本的长崎港中转,另一条是通过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马尼拉中转。
(西班牙银元)
日本在丰臣秀吉时代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但却对中国和荷兰开放,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日本能够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利。
当时日本也出产白银,也是主要输往中国。丰臣秀吉指定全日本只开放一个口岸,那就是长崎港。长崎港距离中国很近,中国明清大部分时间都实行海禁,官方打击海外贸易,因此造成了以浙江商人和海盗为主的大规模海上走私活动,私商们从溗泗列岛去长崎比去北京都方便,他们成为中日贸易和中荷转口贸易的主力,乾隆朝的白银输入,他们功不可没。
大量的白银流入造就了中国经济的繁荣。根据经济史家的观察,中国明清之际有两个繁荣时期,都是由于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的。一是明朝隆庆至万历时期,另一个就是清朝的乾隆时期。
(今日的长崎港)
那个时候,全世界90%的白银都垄断在西班牙手里。1545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玻利维亚波托西山发现了全世界大的银矿,从而变成全世界有钱的,也成为整个欧洲货币的供给者。从十六世纪起,西班牙银元风行世界三百多年。
西班牙对白银的垄断,中国实际上是大的受益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不产白银,却把白银作为法定货币近四个世纪的原因。对比一下西班牙从发现波托西山银矿到失去南美殖民地的历史,不难发现,与中国明清两代使用白银的历史是基本一致的。
中国对白银的输入,到乾隆朝时达到了顶峰。这也使乾隆朝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富有的时期。当然,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人均富裕程度远不及宋朝,乾隆朝的富有体现在值上。
(玻利维亚,今日的波托西山银矿)
但到道光朝时急转直下,呈断崖式下跌。
据的经济史安格斯·麦迪森教授统计,1700年时,中国的GDP与整个欧洲相当,而在1700-1820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欧洲,但在1820年以后的一个半世纪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的份额大大下降,并成为世界六大经济体中一个GDP下降的地区。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许多学者认为这是由于中国的气候和水灾。1823年和1833年,两江地区连续发生水灾,所谓“癸未大水”。而横扫全世界的路易十四小冰河期也继续在中国肆虐。
但那只是加重了萧条的程度,而不是根本原因。道光萧条根本的原因是,1800年前后,全世界白银供应量大大减少,中国的白银流入几乎枯竭。这与白银的产量密切相关,尤其是1790-1799年,以及1820-1829年两个时间段,世界白银的产量大幅下降。
这两个重要的时间段里,发生了什么?
(拿破仑攻占西班牙)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不久以后拿破仑趁乱上台,实行激进的扩张政策,横扫欧洲,造成整个欧洲的战乱,市场需求萎缩,除了民生必需品,以前欧洲对中国茶叶、丝绸和贵重陶瓷等品的需求基本上没有了。对中国商品需求减少或消失,意味着中国的白银输入也大大减少了。
1808年发生了更为严重的事,拿破仑趁西班牙卡洛斯四世的白痴和昏聩侵入西班牙,灭了西班牙这个,任命自己的弟弟到西班牙当国王。
这引起了西班牙人民的激烈反抗,西班牙当时是欧洲大的,各省都爆发了人民起义,拿破仑虽然灭了西班牙,但也使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
但西班牙是乱了无疑。西班牙一乱,它在美洲的殖民地揭竿而起,趁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先是墨西哥,继而整个南美,西班牙在美洲经营三百多年的殖民地荡然无存了。
在动荡中,银矿业大受影响,全世界范围内白银紧缺,欧洲各国纷纷开始发行国债,或研究使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而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又严重依赖白银进口的中国却还茫然不知,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任由事态扩大。
(英国东印度公司)
日本早在此前几十年就禁止白银出口,而中国的邻国越南这时紧急叫停白银的开采,并且严防白银流出。
对中国来说,当时全世界的白银紧缺直接的后果就是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从1808年开始,由白银的净流入国转为净流出国。至1856年,在近半个世纪里,中国白银外流相当于3.68亿银元,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在全世界白银紧缺中,大英帝国首当其冲。因为英国当时要拼命维持大三角贸易,对白银供应减少格外敏感。当时为了换取东印度公司手里的银元,英国国王甚至将产自英伦本土的棉花卖给全世界大的棉花供应商、远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
同样,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国的贸易也转向以赚取白银为目标了。
英国东印度公司早在十七世纪就在斯里兰卡种植鸦片成功,但一直没有大规模生产。当全世界白银紧缺时,为了能够从中国赚取白银,东印度公司从1800年开始尝试与中国进行鸦片贸易,但一直很谨慎,没有肆意扩大规模。恰逢此时英国自由贸易观念开始萌芽,英国本土的个体商人则趁虚而入,形成了对中国鸦片贸易的主体。
白银紧缺的后果是中国百姓的困顿,陷入乾隆朝以来从未有过的个人危机。银价上涨,银贵钱贱的趋势加重,市场萎缩,通货紧缩。虽然物价下降了,但没有对商品的需求。
而官府的各种税费不降反增,许多过去富庶或说的过去的地方迅速陷入贫困,北方各省先出现粮食短缺,流民增加,饿死人现象开始出现,朝廷赋税、钱粮征收遇到困难,山东、河南等地区的财政收入甚至下降了三分之二。
而皇帝却搞不清楚什么原因,只是一味催促地方官,让他们拿出良心来,认真去征粮。
1823年和1833年两江地区的两次大水灾进一步加重了这种情况。
两江粮食歉收不仅影响了北京的官员和绿营士兵的生活,更使得从清江浦到直隶的常平仓出现空虚,粮食平准制度失灵,无法救济灾民,为日后捻军的崛起埋下了伏笔。同时,南方百姓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甚至民不聊生,太平天国运动应运而生。
本文参考文献
李伯重《“道光萧条”与“癸未大水”》《社会科学》2007,第6期
吴承明《中国现代化:市场与社会》北京三联,2001
罗威廉(William T.Rowe)《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中信出版社,2016
魏斐德(Frederic Evans Wakeman)《洪业:清朝开国史》新星出版社,2013
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有什么区别?
说道几句
简单讲下我个人理解,金融危机主要问题是现金不够了,流动性不足引发的一些列问题。经济危机是产业发展不起来,不知道干啥能挣钱。有钱也不知道干啥,产能过剩,产销不对路,消费起不来,实际是创新不足。金融危机是拿钱去炒作,炒崩盘了,引发实体经济破产,泡沫破裂。经济危机好像是那个气球吹不起来。产能过剩那些厂房、设备投资钱收不回来,造成经济损失。(图片来自网络)
金融危机比如说房地产是实体经济,房子一直盖有人买,房地产公司资金回笼能还,滚动发展就不是危机了。如果房价一直涨,有人买来炒房,他没有实力把整个房子买来,但是他赌房子买两年卖了就能赚钱,他只要交两年房子月供,把房子一卖就赚钱了。如果是有一天那些炒房的人每个人手里有十套房子,实际上他自己资金只够买两套,他持有两年陆续卖出房子就能靠房子增值赚钱。如果房子一下过剩了,炒房者十套房子一套卖不掉。到了两年他没钱交月供了,房子被银行收回,这个炒房者所有的钱就都变成银行的了,银行拿去这么多房子也卖不掉,后银行破产,银行破产储户也损失了存在银行里的钱了。地产商楼盘卖不掉,还不上也破产,相关建材地板企业也卖不出去破产,这就是因为钱引发的金融危机,银行是金融系统。西方的金融危机主要是各种债券、股票问题,那些东西杠杆高、比如你炒外汇可能你十美元押在那里可以炒一百美元的合约,如果波动百分之五,就是百分之五十风险,杠杆比较厉害。像石油、黄金价格波动都是很大,石油价格低的时候可能只是贵时候的三分之一,这种带杠杆的东西更容易快速生灭。很多航空公司就受油价影响大,油价波动影响利润。(图片来自网络)
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没有支柱产业,没有创新产品拉动消费,我们家里如果有电视机、有洗衣机可能就不会再买了。可是出来液晶电视了,即使原来电视没坏我们也会去购买,这就促进经济繁荣,当一个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就带动配套产业,比如房地产拉动物流、家装、家具消费。有消费人们就业机会也多、好挣钱,就敢花钱又促进消费。如果是没有产品创新可能你就不买电视。过去没有手机这个产品、也就没这个市场。美国经济繁荣就是他们是个很能创新的,一个产业能拉动经济繁荣,比如之前美国的汽车产业、后来的互联网都是美国经济的造血系统。美国的金融市场、债券、股票都是创造益的产业。经济不繁荣人们赚钱困难、不敢花钱、产业没创新,经济就会低迷下来。我们在经济下滑时候有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修路、市政等等,这些工程也拉动投资带动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基础设施好了、做生意也就方便了。创新力越强的、越容易把经济搞好。非洲边啥工厂没有,农民也没怎么种地。人们入学率低、创新弱,那边就经济低迷。
表示“劳动辛苦”的词语有哪些?
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经济的本质是——物质。不管哪个朝代,怎么运行,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