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锦衣卫》】在我的印象中锦衣卫就是一群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神出鬼没,威风八面的“男团”,高冷、狠毒还有点帅气,就像《锦衣之下》中的陆绎[送心],其实完全不那么回事,那“锦衣卫”在明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一.从礼仪机构开始
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意识到礼仪制度的重要性,就设立了两个机构,一个叫拱卫司,一个叫仪鸾司。这就是锦衣卫的前身。
拱卫司负责大型活动的各项相关事务,相当于现在庆典公司做的事;仪鸾司是负责安保的,皇帝出行时候就跟随左右。
朱元璋称帝后,两个机构合二为一,锦衣卫就诞生了。因为锦衣卫和皇家威仪、皇帝挂钩,所以他们的地位和待遇是其他部门不能比的。
从“锦衣”两个字就可以看出他们衣着华丽,至于飞鱼服和绣春刀是需要赏赐的,只能在大型活动中才能穿戴、佩戴,例如祭祀活动和皇帝出行。
二.成为特务机构
朱元璋当皇帝后越来越焦虑,担心大臣有异心。于是,他就让直接听命于他的锦衣卫监督大臣。
当历史上后一位宰相胡惟庸被解决后,皇帝干涉司法事务多起来了。锦衣卫就有了“诏狱”,所谓诏狱就是皇帝亲自下诏定罪的案件,涉案的一般是高级官员。
就这样原本的仪仗、保安队成了能提供监视、调查、审讯、行刑一条龙服务的“特务”。
可是说,他们就是皇帝个人的工具,他们的手可以伸到权力系统的各个角落。
三.东厂、西厂出现
锦衣卫工资高,福利好,时间一长,锦衣卫成了一些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子弟的养护所,大大地增加了的财政负担,也加剧了权利斗争。
朱棣很喜欢一名叫纪纲的锦衣卫官员,有油水又敏感的案子都交给他去处理,纪纲因此越来越骄横,做出了很多出格的事,例如伪造诏书、勒索官府的船舶,甚至在家藏龙袍、王冠,还要求家里人称他为万岁。
不过,还没来得及造反,就被朱棣发现处决了。这次事件后,朱棣对锦衣卫不那么信任了,为了让皇权更稳固,他设立了东厂,让宦官帮自己盯着锦衣卫。
到了第八代皇帝明宪宗时,他连东厂都不信任了,又设立了西厂,让自己喜欢的宦官监督东厂、锦衣卫和百官。
@菱荷
这本书的作者是历史作家易强,他详细介绍了锦衣卫发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脉络。他把锦衣卫看作是明朝的“专制资产”,从“专制资产、专制收益、专制成本”三个主题出发理出了一条锦衣卫发展的线索。
锦衣卫发展的背后始终是急剧膨胀的皇权。
有一种说法:“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无论是锦衣卫这个机构的设立还是后来西厂、东厂的设立都是源于统治者对百官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使得明朝统治者不断地找新势力来制衡旧势力,后不但激化内部矛盾,还掏空了财政。
可能朱元璋从骨子里面是自卑的,这么大的家业在他手中他常常惴惴不安,心中常生出“总有刁民想害朕”担心,只有把主动权、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才踏实,才觉得能守住自己的这一份家业,于是有了直接听命于他的锦衣卫。
不知朱元璋一手创立了锦衣卫时,是否想到了他种下的是一个毒瘤?
大概所有的工具都有两面性,用得好可以成为助力,用不好就会反噬自身。
#历史冷知识#
我是@菱荷,希望在阅读中提升自己,期待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