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那些爱大量讲题,大量布置作业的老师
老师,您好!
首先,您负责任的态度令人敬佩和感动!因为大量讲题,大量布置作业然后批阅讲解,是费时费力的事情,您一定辛苦,花费了不少心血。为此,作为一个学生家长,我为您致敬!
但是,即便是为了应试,即便是让学生获得高分,您的方法根本不可取。这种大量讲题、大量布置作业来让学生刷的教学模式,不仅让作为老师的您身心俱疲,也让小小年纪的孩子们失去了宝贵的玩耍时间,甚至失去了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应该具备的活力和朝气,是一种低级而又不动脑筋的教学模式,是您对教学没有深入钻研、深入思考的一种简单应付的模式。
因为这种模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模式。您在台上大量讲题,学生在台下聆听模仿,然后您大量布置作业来进行巩固,您讲过的,学生基本都会,您没有讲过的,即便是解决这些题目的知识已经学了,很多学生也不会。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呆板,不会举一反三,不会触类旁通,怎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人创造能力的要求?您为了让学生考高分,不辞劳苦大量去找题型来给学生讲,然后布置大量作业来巩固。这样造成您和学生们都疲惫不堪。而且学生对您的依赖性强,您没有讲过的题型,很多学生就束手无策,其实,解决这些题目的知识已经学了,他们本应该能够解答出来,是这种长期的依赖性让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人为啥把学生到校学习叫做读书,而不叫做题?为啥把老师教授学生叫教书,而不叫讲题呢?您搞懂了古人造这二词的良苦用心吗?读书,狭义来说,就是读透教材。不要小看教材,它是一群牛逼的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课程的先后顺序如何安排才能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哪儿进行插图?概念怎么引入?那些重点叙述,哪些一笔带过、难易内容如何安排,等等。那不是一个人就可以随便编写出来的。而且教材也是考试出题的依据所在,为什么不花大量时间去引导学生去读书呢?为什么草草就把教材讲了就去大量讲题刷题呢?您轻视教材,选择大量讲题刷题,就是把学生带向深渊,让他们在题海中苦苦进行挣扎,题海无边,何时是头?从这一点来说,您选择这种题海战术,就注定您不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
您估计要说,搞懂教材不能应付考试。您错了,您真的错了。是您没有认识到如何去引导学生吃透教材。下面,我来举例说明,如何来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
例1 如何深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平面上,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在学习这个基本概念时,为了帮助理解,就可以拿一张A4 的白纸或其它平面图形来示范。
学习这个概念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弄懂以下几个限定:
1 ) 为啥限定在平面上?空间中,可以吗?
2 ) 为啥要沿着一条直线对折,改成射线或者线段,可以吗?
3 ) 为啥要完全重合,部分重合,可以吗?
4 )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不是一定存在?如果有,可以超过一条吗?
如果结合实际的图形,把以上4个问题真正弄懂吃透了,以后学生还不会判定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还需要大量去做关于轴对称图形的题目吗?
例2 数轴的定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长度单位的一条直线,就是数轴”。
如果您在讲解这个概念时,引导学生弄懂吃透以下几个问题。
1 为啥要规定原点?
2 为啥要规定正方向?
3 为啥要规定长度单位?这个长度单位是1米,1分米还是1厘米?
4 为啥要规定是一条直线?射线或者线段可以吗?
5 数轴有负方向吗? 如果有,它的含义是什么?
6 数轴上的点可以用单位长度来表示吗?如何表示?
7 两条数轴,如果它们的原点重合,代表它们的两条直线垂直,它们各自上面的点如何表示?它们所在的平面上的点如何表示?含义是什么?
等等。
如果老师您在传授知识时,这样去引导孩子们去思考书本上的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定律,还需要大量去讲题做题吗?孩子们还不会举一反三吗?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足见引导孩子们去思考是多么重要。这世界上有思想家,没有讲题家,更没有做题家。天天大量讲题刷题,哪有时间去看书?去思考?
可悲的是,很多爱大量讲题、大量布置作业的老师,对书本上的东西草草讲解就开始讲题表演,您们这样做,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肤浅做法,造成孩子们不会思考,只会模仿。
通过本人几十年的观察,那些大量讲题、大量布置作业的老师,水平都是很差的,因为他们抓不住重点和根本,也教不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只能搞题海战术,去撒大网、碰运气捞鱼。
希望这样的庸师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