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三国演义》中出现的第一位谋士是谁,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出现的第一位谋士是李儒,他和贾诩同为董卓的属下。
在东汉末年这样的乱世中,李儒是一位合格的、专业的、的谋士。“毒士”陈平曾说过:我一生设阴谋太多,绝后嗣。在我看来,和陈平相比,李儒的阴险毒辣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决定了他不得善终。
李儒身份:董卓的嫡系,女婿,智囊董卓有俩女婿,一个叫牛辅,头脑简单,在战场上跟吕布单挑被杀;另一个就是李儒,董卓的一个个妙计毒计都是出自他的手上,是董卓亲信中的亲信,嫡系中的嫡系,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人称董卓的智囊。
从《三国演义》里来看看李儒的阴谋诡计,如何让董卓霸京师,一路,高枕无忧的。说吕布,灭丁原
当听说吕布喜爱宝马珠宝时,董卓舍不得赤兔宝马,李儒劝主公道:“丞相欲得天下,何惜一马?”只用了聊聊数语,便让董卓茅塞顿开,得到义子吕布,并除掉了朝中不听话的丁原。
鸩杀少帝,铁血迁都
为了震慑朝野,李儒献计废掉少帝刘辩,拥立刘协为帝。为了稳定局面,用毒酒毒死了少帝,以绝后患。迁都长安时,洛阳富户不愿离开,李儒献上毒计: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使得洛阳富户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这些毒计都被董卓一一采纳,使得人人自危却又敢怒不敢言。
识破曹操献刀
听说曹操向董卓献刀,李儒心生怀疑,便出了一计:速召曹操来太师府,如果不来就是心虚,必定有问题,果然曹操已经逃走了。
识破王司徒连环计,苦谏未果
看到董卓和吕布因为一个女子而不和,李儒识破了王司徒的美人计和借刀杀人之计。李儒便献上一计:将貂蝉赐予吕布,吕布必定以死相报。如果董卓有曹操刘备一半的明智的话,一定不会这么快就灭亡的。
料定必亡,败局已定
李儒苦苦劝谏董卓,董卓不胜其烦,变色道:
“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你的妻子原意送给吕布吗?貂蝉的事别多嘴,再说的话就斩了你。看到讲不过道理的李儒,董卓扬长而去。
李儒的下场:被家奴捆绑,斩首于市曹一代“毒士”却摊上了这么个主,料定败局已定,李儒仰天长啸:“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这时候李儒的心情只有说过“竖子不相预谋”的范增才能体会得了。
后来董卓被吕布所杀,吕布高喊:“助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话音刚落,李儒的家奴已经把李儒捆绑起来了,斩首于市曹之中了,一代毒士李儒就这样落幕了。
总结李儒聪明绝顶,处事果断,他的每一个计谋都决定着三国早期的走向。他对董卓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处心积虑的为其出谋划策。但是他又不顾百姓死活,助纣为虐,凶残暴虐,阴险毒辣,势必会失败的。
纵使李儒能神机妙算,在民心尽失的董卓政权里,势必是要失败的,他的一生终将埋葬在历史的黄土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东吴黄盖与西蜀黄忠,谁的武艺更高更勇猛?
黄盖固然勇猛,但他岂可与黄忠相提并论!
黄盖使一对钢鞭,是江东三朝元老,很早就誓死追随孙坚,征战四方,劳苦功高。黄盖跟随孙策期间,临阵逢战必冲锋在前,“擐甲周旋,蹈刃屠城”。黄盖跟随孙权期间,年事已高,但他从未想过颐养天年,而是极力主战。
在江东诸将中,笔者只佩服两个人,一是太史慈,再就是黄盖。黄老英雄直率坦诚,敢于直言,曾经把围攻诸葛亮的群儒一顿臭骂。黄老英雄牺牲自我,主动请缨上演了苦肉计,并且大义凛然地说道:“某受孙氏厚恩,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悔”。此等豪言壮举,让周瑜再拜而谢。
黄盖的武力如何定位?且看其武力表现和斩杀战绩:1.孙坚跨江击刘表,双方列阵而斗。黄盖出马,刘表阵营内蔡瑁出战。“斗到数合,盖挥鞭打蔡瑁,正中护心镜”。蔡瑁吓到面如土色,伏鞍后狼狈回阵。
2.岘山之战,孙坚被乱箭射死。黄盖听到岘山一带喊声震天,急忙引水军杀来,“正迎着黄祖。战不两合,生擒黄祖。”
3.跟随孙策讨伐刘繇,牛渚之战,黄盖出阵单挑,刘繇部下的张英出马。“不数合,张英退走”。
4.讨会稽王朗,与其部将周昕混战单挑。“黄盖飞马截住周昕厮杀,正斗之间,王朗后军大乱”。
5.苦肉计,被打了五十脊杖,皮开肉绽,鲜血进流,以致于昏绝数次。
6.诈降,乘船直奔曹操大船,文聘立于船头大声阻止。“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
7.引燃大船后,黄盖望见曹操下船而逃,于是手提利刃,催船急追。“张辽拈弓搭箭,觑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正中肩窝,翻身落水。”
此战过后,黄盖基本消失在大众面前。
纵观黄盖上述所有战绩,他两次败敌(蔡瑁、张英),一次生擒(蔡瑁),一次伤敌(文聘),但竟然没有一次斩杀记录。客观公正地讲,黄盖的武力表现,实在不算突出。
黄盖的武力,如何定位呢?1.黄盖数合杀败蔡瑁,后来又两合将其生擒,算什么档位呢?蔡瑁,水战能力突出,并不以武力见长,后来在刘备跃马檀溪时,蔡瑁在赵云面前唯唯诺诺,根本不敢直视赵云的眼睛。客观估计,蔡瑁在陆上的武力,也就是二流偏弱水平。
在孙坚与刘表的初一战时,蔡瑁曾极力主战,并与襄阳城外布阵,与程普单挑。“程普挺铁脊矛出马,与蔡瑁交战。不到数合,蔡瑁败走。”
2.孙坚麾下四员猛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黄盖排在第二位,其武力值与程普、韩当应该差距不大,但强于被华雄斩杀的祖茂。以黄盖、程普与蔡瑁的交手回合数来看,二人的武力基本相当,都可以数合完胜蔡瑁。
在讨伐刘繇期间,程普曾经单挑太史慈。“程普大怒,挺枪直取太史慈。两马相交,战到三十合”。此后,刘繇紧急鸣金(后营被周瑜带兵侵袭),太史慈十分不爽,埋怨道:“我正要捉拿贼将,何故收军?”由此来看,太史慈是有把握生擒程普的,如果要战败程普,用不了五十回合。因此,我们得出,黄盖的武力,在太史慈面前,也难以支撑五十回合。
3.黄盖与周昕厮杀,回合数不明,但从“正斗之间”这种措辞语气可以看出,应该有一定的回合数,至少也有五七合吧,但黄盖并没有占据的上风。在后来的战斗中,周昕死于孙策之手, “周听舞刀来迎,被策一枪刺死,余众皆降”。由此可见,黄盖与孙策的差距,十分。
小结:黄盖的武力,与程普极为接近,大概是偏弱水准,应该低于同阵营内的凌统、周泰;在太史慈、孙策这种强武将面前,难以抵抗五十回合。
黄盖与黄忠相比如何?其实这两人没有可比性!黄忠是蜀汉阵营的五虎将之一,是公认的超武将,武力值能够进入演义前十。
我们大致看一下黄忠的主要战绩:
1.战长沙,单挑壮年关羽,150合战平,然后一箭射中关羽盔缨;
2.黄魏争功,一箭射死邓贤,救下马失前蹄的魏延;
3.智斗夏侯尚、韩浩,“力战二将,各斗十余合,诈败而走”;
4.天荡山,一合斩杀韩浩;定军山,一合生擒夏侯尚;
5.单挑张郃,二十余合后,张郃感觉后军不稳,急忙撤军;
6.单挑夏侯渊,二十余合后,夏侯渊多疑,拨马而回,坚守不出;
7.定军山,一刀劈死夏侯渊;
8.为关羽报仇,三合速败潘璋。
上述为黄忠的部分战绩,从这些战绩来看,黄忠的武力档位,是黄盖所远远不及的!
太史慈、孙策,武力与张辽、张郃等人基本接近,他们都是强武将,在黄忠这位超武将面前,很难抵挡上百回合。如果算上弓箭的杀伤力,黄忠又要甩出他们一个身位。
鉴于黄盖与太史慈、孙策的对比关系,我们不难得出,黄盖与黄忠的武力对比,悬殊巨大。
结语:黄盖虽然赤胆忠心、作战勇猛,但他在老将黄忠面前,还是相形见绌太多。如果黄盖挑战黄忠,客观估计,可能撑不过三十回合。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明知而故意中之,还是后人编排的?
要想说清楼主所问之事,就必须让我们顺着此事的渲染源,去剖析和探究此事的来龙去脉。那么,对诸葛亮的空城计详细描写并成功渲染的初染色体,便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即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那就让我们去重温一下罗总《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描述的那紧张刺激,扣人心玄的精采绝纶的一幕吧。
一、街亭瞬间失守,给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被迫挺而走险由于驻守街亭的马谡刚愎自用,言过其实,导致司马懿所率的20万大军轻而易举攻下街亭,又破了列柳城,然后径直由斜谷直奔军师诸葛亮的指挥部西城而来。这西城不但是蜀军统帅诸葛亮的指挥部所在,更是蜀军屯粮之地。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的第一瞬间,便想到的是把这些粮食迅速的转移,以供军队来日之需。故而,诸葛亮急令身边仅有的大半将士将这些粮草运往的地方,又按排部分将士由路段火速撤离,以保存势力,以图东山再起。然而待调度好这一切,自己正准备撤离时,已看到司马懿大军激起的烟尘由远及近,朝西城飘来。这瞬息万变的战况给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撤离已来不及,自己身边包括文官在内的2000多人,怎能与司马懿十数万大军抗衡?所以,诸葛亮被迫无奈之下,只好挺而走险,上演空城计。
二、诸葛亮明知故犯,精妙的布局让司马懿坚信城中有鬼诸葛亮明明知道《空城计》是挺而走险,糊弄人的把戏,而且诸葛亮也清楚熟知排兵布阵的司马懿不会不知道《空城计》是没办法的办法。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摆空城计呢?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谋略与智慧本在伯仲之间,故而各为其主的两人各自成为彼此强硬的对手,只不过诸葛亮一生为报先主的知遇之恩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而被后人崇尚赞扬,可司马懿由于心怀鬼胎,野心勃勃,篡夺了曹魏政权,故而为后人所不耻。所以,诸葛亮偏偏要把空城计摆给懂《空城计》的司马懿,让谨慎多疑的司马懿坚信这表面的空城决非空洞无物,一定是暗藏杀机。况且,主演这空城计的主角不是别人,而是蜀汉丞相加军师统帅的诸葛孔明,加上几个手无拂鸡之力的书童,与几个打扫卫生的老弱病残,他们面对司马懿的十数万大军的到来,竟然个个表现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超凡态度。这怎么能不让生性多疑的司马懿相信这城中一定有鬼呢?
三、空城计压根就没有在诸葛亮的军事生涯发生过大家都知道,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是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三国志》改编成的文学作品,这罗贯中罗总可是个妙笔生花的妙手书生,《三国演义》里那么多的大小人物,经他的笔墨一一润色,个个变的圆润鲜活,个性独特,诸葛亮就是罗总笔下塑造的成功的大人物。所以,这《演义》中的诸葛亮,有许多英明果断的事迹是罗总艺术加工的结果,绝非诸葛亮亲自所为。如草船借箭在《三国志》里是孙权的杰作,在《三国演义》里被罗总转让给诸葛亮了。这空城计,也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而成的故事,而且在《三国志》里并没有明确这空城计是何人的杰作。罗贯中为了把诸葛亮英明果断,深谋远虑,料敌如神的形象塑造的活灵活现,就很艺术的导演了《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那紧张刺激的一暮。
终上所述,按文学作品里诸葛亮的智慧而言,他抓住司马懿谨慎多疑的逆反心里,完全能够布下一个让司马懿望而却步的空城计。可惜,《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是罗贯中艺术加工的杰作,历史上并无此事实。所以说,想象归想象,艺术归艺术,文学作品与真正的历史不可同日而语,更不能草率地把文学作品中经艺术加工的人物与历史人物划等号!感谢朋友们的点赞与关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周瑜是好人吗?
这个问题我用我自己对于“三国”这段历史的认识过程来回答。
初识三国时--《三国演义》相信对于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通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开始接触“三国”这段精彩的历史的。而周瑜在《三国演义》中的作用完全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才智。比较经典的桥段有“周郎妙计定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三气周瑜”直接把周瑜给气死了,还有在赤壁之战期间各种故意刁难诸葛亮,想把诸葛亮弄死。
所以这个时候对周瑜的印象是,周瑜是一个心胸狭窄,没有肚量,没有大局观的小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
了解真实三国历史时--《三国志》以及一些学者的言论随着三国的各种读物在市面上流行后,慢慢的开始了解到,《三国演义》只是个小说,其中很多桥段都是虚构的。就比如上文提到的各个事件,全部都是假的。而且赤壁之战真正的总指挥就是周瑜,诸葛亮在赤壁中的作用只是促成了孙刘联盟,至于“草船借箭”,“借东风”也都是虚构的。
再有关于周瑜的嫉妒诸葛亮的说法。我这里用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里的话来说明。周瑜,年纪轻轻就担任了东吴的高级将领,同时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还娶了东吴的美女小乔;这所谓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是我们嫉妒他,怎么可能他去嫉妒别人。(非《品三国》的原话)
随着诸葛亮的褪去了主角光环,以及对赤壁之战有了重新认识之后。对周瑜的印象是,他是一位盖世英雄。是每个人男人都崇拜的“周郎”。所以他当然是个好人。
现在的认识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三国这段历史确实精彩,也留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这是一段悲惨的历史。汉末时期人口还有5000万。但是到了三国鼎立时,三国人口加起来只有不到800万。所以你可以想象在这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每天都有的人死亡,连年的征战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而后由于中原人口锐减,导致西晋时期外族入侵,五胡乱华;人民再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我时常假设,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胜利,尽快统一全国。然后稳定社会,发展农业,鼓励生育等一系列措施。是否可以让当时的百姓早点摆脱痛苦,而内部的强大,或许也就不会再有五胡乱华了。
从这个观点出发,周瑜的才智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坏人”。不止他,所有阻碍统一的都是坏人,甚至是历史的罪人。
结语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并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想法。至于周瑜是好是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刘备到底有没有借荆州?如果是借的却迟迟不还,算仁君吗?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是大家熟悉的歇后语,不过说起来刘备肯定觉得很冤枉,因为他从来没有借过整个荆州,实际上当时荆州被曹、刘、孙三家分割,各占了一部。刘备从孙权手里得到的仅仅是南郡,而且后来他归还了长沙、桂阳两郡,可能还有江夏郡的一部分,理论上也算还清了。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一下当时荆州的归属情况。
荆州共有南阳、南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江夏7个郡,在东汉末年本来是刘表占据。后来驻守宛城的张绣投靠了曹操,曹操也得到了宛城,刘表则控制着剩余的荆州地区。
曹操统一河北以后,南下攻取荆州,刘表病死,刘表之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得到消息以后原本想退往江陵,但是在当阳被曹军追上击败,逃往汉津,和关羽、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汇合后一起退守夏口。曹操随即占领了襄阳、江陵,并派人招降了荆州南部地区。
而在赤壁大战以后,曹操主力部队北撤,孙刘联军趁势攻打江陵,并终夺取了整个南郡。孙权随即把公安让给刘备驻守,刘备又南下夺取了荆南四郡。此时曹操控制了南阳郡和江夏郡一部,孙权占领了南郡,刘备则占据了公安、荆南四郡,可能还有夏口。而随着大量荆州人士前来投奔,刘备觉得所占地区太小,难以安置,于是向孙权求借南郡。孙权原本想以南郡为跳板攻打益州,但是随着周瑜去世,孙权无力西进。而南郡又夹在曹操和刘备两大势力之间,等于孙权帮刘备挡住了曹操的军事压力,可以说对孙权很不利,南郡就有些鸡肋了。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同意把南郡交给刘备,一来巩固孙刘联盟,二来则想借助刘备分担曹操的军事压力。所以刘备实际借的,只是南郡一个郡而已,并非整个荆州。此时荆州除了曹操占有南阳郡和江夏郡一部外,其他地区应该都在刘备手中。
刘备夺取益州以后,孙权向刘备索取荆州,刘备不同意,双方为争夺荆州闹得剑拔弩张,隔着湘江对峙。后因为曹操夺取了汉中,刘备和孙权担心继续闹下去会被曹操可趁之机,于是决定和谈,后以湘水为界,瓜分了荆州。刘备让出了长沙、桂阳两郡和江夏部分地区,转交给了孙权。
《湘水之盟》以后,孙刘两家关于荆州归属问题的争议实际上已经划上了一个句号,刘备也算是还清了借南郡的债,不存在不还的问题。
林冲雪夜上梁山歇后语,梁山好汉林冲排名第几位?
梁山好汉排行板1天魁星呼保义宋江,2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古3天机星智多星吴用,4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斋5 天勇星大刀关胜,6天雄星豹子头林冲,主7天猛星霹雳火秦明,8天威星双鞭呼延灼,知9天英星小李广花荣,10天贵星小旋风柴进,古11天富星扑天雕李应,12天满星美髯公朱仝,斋13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14天伤星行者武松,主15天立星双枪将董平,16天捷星没羽箭张清,知17天暗星青面兽杨志,18天佑星金枪手徐宁,古19 天空星急先锋索超,20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斋21 天异星赤发鬼刘唐,22天杀星黑旋风李逵,主23天微星九纹龙史进,24天究星没遮拦穆弘,知 25天退星插翅虎雷横,26天寿星混江龙李俊,古27天剑星立地太岁阮小二,28天竟星舡火儿张横,斋29 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30天损星浪里白跳张顺,主31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32天牢星病关索杨雄,知33 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34天暴星两头蛇解珍,古35 天哭星双尾蝎解宝,36天巧星浪子燕青。斋石碣背面,书地煞星七十二员:主37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38地煞星镇三山黄信,知39地勇星病尉迟孙立,40地杰星丑郡马宣赞,古41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42地威星百胜将韩滔,斋43地英星天目将彭巳,44地奇星圣水将单廷珪,主45地猛星神火将魏定国,46地文星圣手书生萧让,知47地正星铁面孔目裴宣,48地阔星摩云金翅欧鹏,古49地阖星火眼狻猊郑飞,50地强星锦毛虎燕顺,斋51 地暗星锦豹子杨林,52地轴星轰天雷凌振,主53 地会星神算子蒋敬,54地佐星小温侯吕方,知55地佑星赛仁贵郭盛,56地灵星神医安道全,古57地兽星紫髯伯皇甫端,58地微星矮脚虎王英,斋59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60地暴星丧门神鲍旭,主61地然星混世魔王樊瑞,62地猖星毛头星孔明,知63地狂星独火星孔亮,64地飞星八臂那吒项充,古65地走星飞天大圣李衮,66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坚,斋67地明星铁笛仙马麟,68地进星出洞蛟童威,主69地退星翻江蜃童猛,70地满星玉幡竿孟康,知71地遂星通臂猿侯健,72地周星跳涧虎陈达,古73地隐星白花蛇杨春,74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斋75地理星九尾龟陶宗旺,76地俊星铁扇子宋清,主77地乐星铁叫子乐和,78地捷星花项虎龚旺,知79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孙,80地镇星小遮拦穆春,古81地嵇星操刀鬼曹正,82地魔星云里金刚宋万,斋83地妖星摸着天杜迁,84地幽星病大虫薛永,主85地伏星金眼彪施恩,86地僻星打虎将李忠,知87地空星小霸王周通,88地孤星金钱豹子汤隆,古89地全星鬼脸儿杜兴,90地短星出林龙邹渊,斋91地角星独角龙邹润,92地囚星旱地忽律朱贵,主93地藏星笑面虎朱富,94地平星铁臂膊蔡福,知95地损星一枝花蔡庆,96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古97地察星青眼虎李云,98地恶星没面目焦挺,斋 ......余下全文>>关羽千里走单骑受后世称颂,廖化有同样经历,为何反被嘲笑千年?
曹操为人奸诈狠辣,虽然有爱才之心,但不能为他所用者多半要遭不测。事有例外,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但曹操却对他礼遇有加。关羽得知刘备消息后,不惜与曹操决裂,仍要千里走单骑重随故主。关羽如此仁义,连蜀汉政敌曹操都赞不绝口。其实,作为蜀汉名将的廖化同样有千里寻主的行为,为何他反被嘲笑呢?
关羽投降于曹操乃是迫不得已,而廖化投降东吴却有可以回旋的余地。刘备大军中曹操埋伏,慌乱间大军四散。关羽与刘备的两位夫人被曹操兵马围困。此时,张辽上山以身家性命作保,才让关羽投降。关羽投降并非本意, 他本有一战之力,但是若他身死,则两位夫人必然遭殃。关羽不得不降,但是关羽投降前曾提出三个条件。投降汉朝而非曹操,以刘备俸禄养嫂子,后一点,一旦知晓刘备下落,去寻找。
由此可见,关羽的千里走单骑的前提是忠和义,此举也就自然让人佩服。但是廖化则不同,关于他投降东吴的事,史书上只有寥寥几笔记载。关羽失败,廖化归入东吴。若是廖化有心反抗,定不会记载如此简单。廖化归吴虽然也是无奈之举,但和关羽一比,则高下立判。
关羽千里走单骑,途中遇重重阻碍而不改初心,相较之下,廖化的回归则较为容易。曹操如此器重关羽,他还一心找寻刘备,自然让曹操部下不忿。关羽在曹操身边时,他们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关羽一旦离开曹操,他们难免会对关羽起杀心。因为无论如何,曹操不可能为替关羽报仇而杀自己人。关羽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无异于虎口求生。若不是张辽及时阻止,恐怕夏侯惇还要与关羽纠缠。其中艰险,可见一斑。而廖化是诈死后走的,东吴对他不再防备,逃亡自然要容易些。
廖化回归蜀汉之前,曾诈死于孙吴,终究有失磊落。关羽在投降之前,就向曹操表明,一旦知道刘备下落就立刻离开。在收到刘备书信后,关羽将曹操所赐财物、美女和大印悉数归还,并给曹操修书一封说明自己的去向。关羽为人光明正大,是大丈夫所为。中国人讲究君子坦荡荡,自然也就推崇关羽这样的做法。廖化诈死,让东吴信以为真,然后逃跑。如此行事虽然机智,却落了下乘。
关羽千里走单骑途中所庇佑的是刘备妻子,而廖化所带的是母亲。曹操为考验关羽,曾让他与兄嫂共处一室。关羽宁愿通宵站在门外守夜,也不做如此无礼之事。关羽一路对两位兄嫂尽心尽力,又十分守礼。关羽守卫兄嫂,所为的是刘备,讲求的是忠字。而廖化千里走单骑,带的是其老母,保全了孝道。自古以来,忠与孝时有对立的情况,可人们对忠似乎更为看重。因而,关羽也就更被人称道。
关羽千里走单骑忠义无双,相较之下,廖化的思归故主就变得黯淡无光。实际上,廖化此举也要冒极大风险的,若不是对刘备忠心耿耿,他也不至于如此行事。因而,两人都值得称道。
刘备的仁义有几分真几分假?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刘备的仁是真的吧!包括曹操也有真的仁。仁和心机手段并不冲突,黑和白相互相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道德经就讲大仁不仁,一切事情发展都是自然规律,而儒家讲入世,家国精神,那就是看他所作所为是否让家国百姓得利。那种乱世枭雄都能保一方百姓平安。枭雄哪有百分之百的仁,他们都有仁,菩萨都有霹雳手段,杀伐手段。如果只利个人,而道德要求别人那就是假仁,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