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网》精选好句摘抄李白爱酒而又孤独的诗共69句分享给大家欣赏,下面一起来阅读这些李白爱酒而又孤独的诗吧!精选69好句内容如下:
1、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
2、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此诗写于李白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时期。
3、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酒的香气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4、【李白爱酒而又孤独的诗】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5、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6、要说人生还有什么快乐,大概就是一别经年,故友重逢,彼此还是可以推心置腹之人。
7、公元742年,除了李白进京,还有一件大事发生:
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9、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
10、纵使“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可彼时功不成、名不就的他,哪里有勇气扣响她的闺门,又哪里有能力带她脱离风尘,远走高飞?
11、多年来,中国人的饭局江湖上一直流行这样一个传说:国人一年喝掉的酒,足以填满一座西湖。
12、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绿烟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
1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4、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
15、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6、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17、“行乐须及春”,一起行乐吧,一起畅快地借着美酒欣赏美景吧。
18、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9、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一作:惟/唯)...
20、此时,距离他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已过去了8年。
21、《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22、四人各守与山间麋鹿为友的栖隐之志,耻于参加官场上的权力之争。
23、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4、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5、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26、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27、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28、这两句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虽然未明写店外,而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见。此时,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视觉、嗅觉、听觉全都调动起来了。
29、如今的讨伐悖逆的军队楼船气势更为壮观,旌旗飘扬。
30、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31、而西湖于1985年疏浚引水后,蓄水量大约为1429万立方米。
32、中秋的时候,捣衣声混杂着风声,蟠蟀好像在思索高爽的秋天。我面对着这样的景象,是不会学宋玉去纾解悲愁的。把凄凉的心意收拾起来,给每个酒樽里都倒上美酒,内心更加觉得抵不过这样的幽静。明月挂在南楼正是我觉得充满情趣的地方所在。
33、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34、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35、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36、此地一为别,孤蓬征。(《送友人》)
37、很多人写离别,大多少不了言愁,所谓“离愁别绪”。然而,李白这首诗中连一点愁的影子都不见,只有别意。这种惜别之情在他写来,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富于青春豪迈、风流潇洒的情怀。
38、在酒的作用下,诗人会露出真实的一面,心中压抑的情感,蓄积的宏愿会毫无保留的表露出来。
39、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40、《山人劝酒》是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编此诗入《奉曲歌辞》。诗咏商山四皓健拔如苍松,落拓不羁,仙风道骨,青春不老,春风和煦向他送暖,蝴蝶翩翩为之起舞。作品着重称颂四皓“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的高洁之志。尤其赞誉其以隐士的身份出山辅佐太子,安定了汉朝储皇之位。尔后功成身退,复归商山,毫不系情于官禄爵们,其高风亮节直可追步上古高士巢父、许由。这正符合李白一向所追求的“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园”的理想,所以在本篇对四皓表达了极高的敬慕之情。这和李白其他诗篇颂扬“千古高风”的鲁仲连、安期生等功成身退的名士一样,不过是以咏叹古人来抒写诗人自己的襟抱而已。其他评家以为本篇借四皓佐太子事来影射玄宗朝时事,就未免失之穿凿了。
41、这是李白一生中,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42、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43、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44、什么时候?“相期邈云汉”,到天上,到云彩上,银河里相会。
45、他找到的是常常伴随着他漫游四海的月亮,他找到的是和他形影不离的影子。
46、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
47、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48、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
49、译文: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50、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可以想见其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了无比自负的心理。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51、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52、“意气相倾两相顾”,也显示了一代大诗人与下层社会一小吏意气相投的真挚友谊及心心相印的心灵之美。
53、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54、这是一首狂放的诗,却藏着李白怀才不遇的悲愤。
55、回归平民身份的李白,很快就尝到了人走茶凉的滋味。
56、诗人为什么爱喝酒?因为在半醉半醒之间才能直抒胸怀,才能更靠近那个真实的自己。
57、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58、“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可是,当李白想到姜尚和伊尹的人生经历,又给他增添了信心。
59、开首写少年所骑骏马的神骏与装饰之豪华,“平明”写少年在白天骑马相互驱驰,在洛门东结交朋友。接着,“少年”两句写其剑术超过传说中的白猿公,突出其剑术之。
60、李白当时政治上失意,只能把孤寂忧愁托付给杯中酒。没有人理解他,也没有人陪着他,真是冷冷清清惨惨淡淡啊!可是当他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一起举杯共酌的时候,场面顿时又热闹了起来。不得不佩服李白别出心裁的想象,明明那么孤独凄凉,却又用这样的方式掩饰自己的惆怅,骨子里的桀骜不驯只有酒能抚慰了。
61、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62、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63、《把酒问月》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月抒怀诗。此诗写诗人端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64、此诗构思巧妙。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当垆红粉遇到了酒客,场面上就出现人了,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也不愿舍此而去。可是偏偏要去,“来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热闹场面上泼了一盆冷水,点出了从来热闹繁华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李白要离开金陵了。但是,如此热辣辣的诀舍,总不能跨开大步就走吧。于是又转为“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的诗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于是落出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悠然无尽地结束了这一首抒情的短歌。
65、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66、明代文学家杨慎评价此诗:“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67、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68、离别之时,双亲忧心不已。
69、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