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代的三大诗人之一。世人称“诗魔”。
他的诗抨击时政,痛责弊端,关心民间疾苦,同情老夫少妇。
言为心声,白居易可谓是普通百姓的代言人。《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到《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说到这时的白居易,几千年的读者都会伸出大拇指:高尚伟大的诗人。好样的!
正是因为因此,白居易险遭杀身之祸,也为此被流放到蛮荒之地。
但是,他也为自己留下了为后人所不理解、所不耻的诟病和骂名。
而且还无法辩解。证据,都被他自己实名制地写在诗里。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西湖留别》
满载一船的漂亮妹子,在灯火灿烂中放歌。这些都是老百姓想都想不到的生活,真够腐化堕落。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这是白居易夸自家养的两个小女子:会唱歌的叫樊素,有一张樱桃小嘴;会跳舞的叫小蛮,舞姿优美腰挺细。
更有甚者,白居易豢养家妓不说,还三年换一波,原因是嫌她们老。
这白居易也够狂了,居然还曾写诗夸耀:
“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追欢偶作》
你说,这白居易能不招骂吗?
当然了。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不同。
在盛唐时期,朝中规定正四品官员可以蓄女乐三人。
照这种说法,白居易倒也没违法乱纪,有可能他家的女乐是多了些。
别人养了就养了,他非要写在诗里。
这炫耀炫有点大了,惹的不少后世人去查资料,写文章谴责。
也许在唐代,这确实就是官员们的正常生活,没有人会因此受到道德谴责吧。
另外,白居易还做了一件蠢事,竟用自己的笔和诗句,活活逼死了一个为夫守节的关盼盼。
而且关盼盼的丈夫张愔还是白居易的好朋友,白居易到张愔家做客时,关盼盼因慕名白居易,专门为他献了歌舞。
可仅是这一面之交,害的关盼盼因白居易的一首诗,逼上了绝路。
就这件事,也足够让后人对白居易感到愤怒与憎恶。
虽然白居易当时也只是无心而为之的。
说了白居易如此多的不是,但也不能因此而忘记和否定的是:白居易写出了流传千古的爱的传奇:《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人世间,彼此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原因有很多,唐玄宗和杨贵妃是天人永隔。
白居易为什么能写出如此深情的《长恨歌》呢?
其实,在他的心头也有一个相爱却不能相守的人。
大历七年(772年),白居易出生于一官宦之家,出生后不久家乡爆发战争。
为避祸乱,时任徐州别驾的白季庚带着年仅11岁的白居易,举家迁至宿州符离。
白居易也是在这里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湘灵。
湘灵是邻家小姐姐,活泼可爱、通音律、亦善舞。
少男少女,青春如火,妙年洁白。心中无甚清规戒律,只要彼此看着顺眼就好。
白居易始终没敢向父母坦白相告,自己喜欢湘灵,他知道她是布衣百姓家的女儿。中间隔着一条鸿沟:门第观念。
十六岁时,白居易在符离濉古南原写下了千古名篇《赋得古原草送别》,一时名声大噪。世人皆知符离有位青年才俊,文不加点、才华横溢。
十九岁时,白居易在东林草堂为那个令他魂牵梦萦、刻骨铭心的湘灵写下了《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一个谦谦君子,一个窈窕淑女,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结果,让白母知道了,严肃警告白居易:速速斩断情丝。
白居易父亲更有办法,那一年,白父正好调到襄阳做官,他索性把白居易带离了老家。
白居易个人也认为,唯有考取功名,才能让母亲同意自己迎娶湘灵。
贞元十四年,二十七岁的白居易肩负着恋人的期盼与自己的前程离开了符离。
在路上,他写下了那首《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谁知一年后,白父卒。白居易披麻戴孝回到老家。
于是,白居易又能和湘灵偷偷约会了。
只是,白居易没忘了湘灵,白妈心里也惦记着呢:丈夫走了,家里的希望全在白居易身上,怎能让他为一个邻家女而荒废学业?怎能容一个对儿子前途帮不上任何忙的布衣女子来扰乱儿子的心呢?
可怕的是,白母不光嘴上说说而已。
只要白居易贪玩不好好读书,只要白居易想方设法去约会邻女,只要……
等着白居易的不是鸡毛掸子,不是戒尺,而是白母抓着一把刀,割自己脖子,血流了一地。
看到母亲这个样子,孝顺的白居易知道,他伤不起。
乖乖地认输吧。
他听了妈妈的话,关闭了心里那个长满阳光的小房间。
从此,就再没打开过。
到了贞元十六年,29岁的白居易进士及第,衣锦荣归。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少年。
他回到符离的第一件事仍是恳求母亲同意他与湘灵的婚事,但依旧被拒绝了。
蜂拥而来的说媒人挤破了白府的大门。
白居易却坚持单身。
贞元二十年,白居易任校书郎,遵母亲的吩咐,回符离搬家去长安。
这也是他今生在符离后一次见湘灵。
湘灵连夜为他绣了一双“锦表绣为里”的鞋子。
千针万线绣成的鞋子,却只为送走心上人,两人的婚姻彻底没了戏。
白居易忧思成疾,不及三十岁便头生白发。
写下了“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年未三十生白发!”
自此,白居易心如死灰,拒绝与其他女子成婚,一时成为了官场茶余饭后的谈资。
直到白居易37岁那年,白母以死相逼。
白居易是个忠孝之人,他又一次妥协,迎娶了杨氏。
白居易和这个妻子白头到老,生了五个孩子。
可在漫漫余生,他从未真正放下过湘灵。
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宪宗认为是越职言事。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湘灵父女,此时白居易已经44岁,而湘灵也已经40岁了。两人抱头痛哭,泪水冲涮着尘世的无奈,草木也皆为动容。
此时白母已经过世,或许是官场失意无心再爱,或许是已娶杨氏,白居易与湘灵经历了人生中后一次错过。
此后不久,白居易写下了千古名篇《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十年光阴弹指而过,指缝中漏了春秋,白云依旧见证人,世几多的悲喜哀愁。
时任杭州刺史任满的白居易,在回朝复命途中,专门路经符离,去探望那梦中的乐土与故人,
但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欲觅君行处,唯聆鸟吟秋。别首挥涕泪,白云空悠悠。
白居易手抚老树虬干,不禁怆然老泪纵横,留下了: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堪称思情悲唱。
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爱情悲剧至此划上句号!
佛曰八苦,唯独这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是伤神。
爱而不得,多少人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懦弱而忏悔和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