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夕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又一集中体现,源于我国祖先对于天文学的想象。七夕所折射出的天文历法、节日流俗、爱情传说、文人墨客的诗文吟咏等文化符号,共同赋予了七夕这个民俗节日以丰富内涵。以七夕为题材的诗赋同时也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情的一座富矿。
东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歌用语婉丽,借织女的相思把人间的别离之苦描写得淋漓尽致。
千年之后,当我们一次次吟哦《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诗,已无从知晓这诗中的女子是谁,亦无从询问她已相思了多少个昼夜。但在我们吟哦之时,女子脸上零落如雨的清泪,却似乎正一滴滴落下来,将我们眼前微黄的书页,晕染出一朵一朵春日雨后的桃花。
有名的当数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借描绘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的相会来歌颂至死不渝,忠贞不二的爱情。将“银河”与“鹊桥”这两大七夕代表元素纳入其中,星月相映,营造出唯美诗意的爱情意境此词用情至真,立意高远,后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惊世骇俗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相思因别离而起,七夕的诗词难免有几分哀怨。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七夕之夜,不想孤身一人“卧看牵牛织女星”,那在这月上梢头的七夕佳节,该如何用诗词向心上人表露心意呢?
出自《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把我们对意中人的爱恋之情用诗词传递,用字平易而意蕴深长。
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手中骰子上的颗颗红点恰如代表相思的红豆,君可知这便是我对你深入骨髓的相思意?
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爱人的忠贞不渝。
现代诗人冯唐的《春》“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这首诗极具美感,世间万物的美好都不如你,目光所致皆是你。
明代的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爱情是很奇妙的,不知不觉,已怦然心动,情不自禁,无法自拔。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平。
人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要用心把握其中一样就足够了。爱情亦是如此,人山人海,总有人为你而来;山高水远,对的人终会相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愿你眼前人是心上人,一起度过七夕这良辰美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