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产生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这两位光耀千古、世界闻名的双子星座。大凡中国人都会背诵几首唐诗。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总是那么贴心地唤醒我们的乡愁共鸣与浓郁的思乡之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与为天下苍生着想的情怀,总是不期而遇地与内心深处的报国护民之志联结在一起,从此不再分离。我们在记诵唐诗中的名篇之时,不仅仅记住了这些诗句,慢慢地在吟诵之后,我们熟悉了律诗绝句,我们了解了格律音韵,作诗的方法技巧也会被熟悉与掌握。《卖油翁》结篇警句:“无他,唯手熟尔。”真的是说得切中肯綮,道出了熟能生巧的真谛。正是如此,我们大量地熟读唐诗名篇佳作,自然就会体察律诗与绝句等诗歌写作的奥妙。
在人类的学习史上,摹仿从来都是快速入门的不二法门。我们从小的学习经验正是从例题开始的呀。老师讲例题,我们在会做例题的基础上,对从例题中学会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在多次习得之中,我们就会解类似的题目了。我们不会书法,不要紧,历史上书法名家颜真卿、柳公权传下来的名帖正好供我们临摹,在反反复复的临摹之中,我们渐渐掌握了中国书法的门道。我们不会游泳,但是通过观察摹仿狗狗渡河的姿势,我们学会了原始直接的游泳姿势狗刨;我们摹仿青蛙,学会了更标准更快的蛙泳。所以说,任何一种技能,只要有先例存在,我们都可以从摹仿开始,在摹仿之中习得其技法,从不会到会。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是反复咀嚼,自能体悟字里行间的真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我们大量阅读经典名篇之后,这些经典名篇中的名言警句、谋篇布局的方式方法,构思立意的高明之处就会慢慢地在我们心田里潜滋暗长,生根发芽,有些东西就会慢慢地在我们头脑中生长出来,慢慢地我们就会从一个阅读者变为一个写作的人。
永远被摹仿,从未被超越。说出了仅仅会摹仿,还不能超过前人,形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在熟读摹仿的过程中,也是要慢慢地养成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前人的作品,汲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摹仿中有创新,学习中有超越,真正做到立于前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写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