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经历过的,总让人又新鲜又好奇,可一旦经历过了,就发现也不过如此。有时候甚至会想,还不如当初不经历呢!
这世间的事,大抵都是这样。
就如同遇事不清的人,总希望老天能借给自己一双慧眼。而遇事总看得透透的人,反倒是觉得还不如糊涂一点,不看得这么明白就好了。
从这个方面来说,想要清醒还是想要糊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正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
不过凡事有例行,就必然会有例外。
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不管遇人还是遇事,总能做到冷眼旁观。也正是因此,他们遇人遇事,不但看得透,而且看得准。
就像《红楼梦》这首诗说的那样。
一局输赢料不真,
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
须问旁观冷眼人。
这首诗说的,是一个叫冷子兴的人。这个冷子兴,只是一个古董商,本来没什么好说的。不过他的岳父周瑞,在荣国府里当男管家。
而他的岳母周瑞家的,说起来就更厉害了。
周瑞家的原本是贾政之妻,王夫人的陪嫁丫头。王夫人有个女儿叫贾元春,先是被选到宫里当了个女史,后来更是被封为贤德妃。
有道是“母凭子贵”,换作是女儿,其实也一样。
因此这时的王夫人,在贾府里正得势。而周瑞家的,虽说只是一个陪嫁丫头,可就如同王夫人的娘家人一样,自然也混得风生水起。虽然在名义上,只是一个管府中太太小姐们出行的婆子,可整个贾府上下,谁不对她高看一眼。
也正是这一层关系,冷子兴对贾府的事,可谓是门儿清。
话说有一次,冷子兴路过扬州府,到一个朋友家做客。这一天朋友有事外出,冷子兴便一个人出得城来,领略一番江南的乡野风光。
谁知好巧不巧,在一个傍村的小酒馆里歇脚时,恰恰就遇到了贾雨村。
两个人原本就是老相识,如今在异地他乡遇见,自然愈发得亲近。于是免不了一起携手落座,重新要了一些酒肉菜肴,一边吃喝一边聊了起来。
聊了些什么呢?自然是贾府里的事。
这两个人,一个是傍着贾府为生,一个是正想找个高枝攀,实在是除了贾府,也没什么好聊的。不过冷子兴把荣宁二府的各色人等,详尽介绍了一遍之后,却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这句俗话,出自三国时曹植的族兄,曹冏的《六代论》,原话是: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意思就是说,一个有势力的家族,即便衰败了,也不会立刻就倾倒。原因在哪里呢?就因为有很多人,会去扶持着,不让其倒下。
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人,不愿看到的,就是大树倒掉了。
可是一个事物要腐烂、要衰亡,岂是人不愿意接受,就能够改变的?所以也只能是“死而不僵”,勉强多支撑一会儿罢了。
冷子兴的这一个论断,不能说是颇有见地,但到底是一针见血。这也就难怪,不但贾雨村结交冷子兴后,一再夸他“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就连作者曹雪芹,也特意写了这首诗:
一局输赢料不真,
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
须问旁观冷眼人。
焚上一炉香,沏上一杯茶。摆开一副棋局,两个人开始对弈。
结果一直到香也焚尽了,茶也喝完了,两个人还在那儿互相较劲。每下一个子都小心谨慎,每下一个子都犹豫再三。
到底是谁输谁赢呢?
正在下棋的两个人,其实是预料不到的。
难道就没有人看得出来吗?
在那些冷眼旁观者的眼里,其实这盘棋的局势,早已经再明朗不过了。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果。
所以说这个旁观者,永远是世界上,清醒的一种人。
为什么清醒呢?
因为无论是输还是赢,与人家旁观者,根本就没有关系。
也因为没有关系,所以就显得高明。
这就像两个人下棋,一边的旁观者,总觉得下棋的这两个人,都是臭棋篓子。可等到自己下了场,才猛然间发现,其实自己下的棋,也没香到哪里去!
这就是“事不关己,关己则乱”的道理。
实际上凭心而论,正在下棋的两个人,当真就一点都看不出输赢来吗?
恐怕也未必。
只不过身处当局之中的人,就算已经看出了败势,却仍然会心存侥幸。总觉得只要自己再挣扎挣扎,再思虑思虑,说不定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其实说到底,无非是不甘心。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大多数时候也无非是,耗更多的心血,费更多的精力。
也正是因此,佛家才讲出世,也讲入世。具体就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放到我们今天聊的这首诗里,就是以旁观者的心态,下当局者的棋。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若能真的做到这一点,那才叫其乐无穷。
本文为索彦原创,欢迎关注、评论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