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浣溪沙、端午》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2、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3、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4、——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5、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6、《端午即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7、——宋、苏轼《浣溪沙端午》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8、——苏轼《少年游》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9、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10、端午习俗:缠五色臂缠五色臂丝是荆楚之地的一种民族风俗,是在端午节由孩子们将五色丝带缠在臂上,这种五色的臂丝又叫“朱索”或者“长命缕”,据说能够降服鬼怪,企保平安。
11、在端午这天,皇帝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
12、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13、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
14、——杨无咎《蓦山溪》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15、【小学必背端午节古诗】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16、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
17、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18、《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19、——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20、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宋代: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21、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22、——赵蕃《端午三首》其二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23、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24、《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2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26、《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27、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
28、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29、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30、这首词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
31、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32、——刘禹锡《竞渡曲》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
33、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
34、在欢乐中,诗人联想到屈原的“空怅惘”,与端午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35、文天祥德祐二年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
36、民间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故称浴兰节。
37、端午习俗:赛龙舟赛龙舟在唐代犹为盛行。
38、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39、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40、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41、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
42、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
43、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
44、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45、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46、有关小学端午节的古诗,在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三首,【。
47、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48、《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49、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
50、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51、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52、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
53、——范成大《如梦令》 细缠五*臂丝长。
54、端午习俗:赛龙舟赛龙舟在唐代犹为盛行。
55、——张耒失调名《端午》旧俗传荆楚。
56、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
57、故人不可见,新知外。
58、——苏轼《浣溪沙端午》 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
59、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
60、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
61、——王充《满江红》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62、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63、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64、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65、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