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为什么会出现网络成瘾,该如何让他们远离?
互联网在满足儿童和青少年个性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儿童青少年作为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也因此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外网络成瘾者集中使用的网络内容不尽相同,我国80%~90%网络成瘾者集中在网络游戏成瘾上。网络游戏已成为儿童青少年网络使用的重要应用。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伤害始终是社会上津津乐道的话题,青少年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大肆挥霍钱财,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负面事例是社会舆论常常谈到的网络游戏的弊端。但是网络游戏会导致精神障碍,鲜少有人关注。DSM-Ⅴ指出,与网络游戏成瘾相关的常见诊断包括:重度抑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同时,社交恐怖症、敌对、品行障碍以及物质依赖等也与网络成瘾极易共患。
真实案例
患者刘某,15岁,单亲家庭。患者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上中学后学习成绩不好,迷恋网络游戏,连续打游戏几个月,之后患者逐渐出现自言自语,说胡话,说话内容均为游戏内容,行为怪异,生活不能自理,问答不切题,永远沉浸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住院后经长时间的调节患者行为较前好转,痊愈后出院不到两周再次住院。询问家属,诉:患者在家无人看管,不按时服药,再次接触网络游戏,病情复发。
患者徐某,14岁,1年余前因多次转学,与家人关系不和睦而拒绝上学,在家整日玩手机游戏,不主动与家人沟通,除了玩手机游戏对其他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睡眠不规律,诉:“没有一个温暖的家,活着没意思。”个人生活尚能自理,3个月前主动要求家人带其去看心理医生,诊断为“中度抑郁”,服药调节1月后情绪好转,自行停药。于1月前至“某武术学校”学习半月,老师发现其异常,主要表现睡眠差,食欲差,情绪低落,无故哭泣,心烦,之后请假回家调养,期间在家仍然整日玩手机游戏,睡眠,饮食均不规律,家人难以管理,再次送入医院调节。
患者周某,12岁,8个月前经常上网、玩手机游戏,逐渐出现情绪不稳,易激惹,乱跑,乱花钱,说父母不好。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哭闹。不愿意上学,少语,不与周围人交流,被动懒散。感觉活着没意思,用刀片划伤手臂,有自杀想法。自语自笑,凭空听到有人说悄悄话,敏感多疑,总感觉有人在说坏话。行为冲动,与小孩子抢东西,打小孩子,行为孤僻,夜眠差,在家难以管理,送至精神科调节。
网络成瘾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
1.生理的影响: 网络成瘾儿童青少年由于长期无规律作息,睡眠质量、食欲、体质均下降。
2.心理的影响: 因网络交往具虚拟性和自由性,儿童青少年可在网络上脱离真实身份随意改变角色。网络成瘾者现实人格与虚拟人格频繁转换,必然会出现认知不协调的心理危机,从而导致双重和多重人格障碍。
3.社会功能的影响: 网络成瘾儿童青少年由于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网 络之中,很少参与现实社会活动,人际交流逐渐局限于网络世界,缺乏现实人际交往能力、耐心和信心,使人际关系严重受阻,形成人际关系障碍。
4.对社会的危害: 儿童青少年有较强的好奇心且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在习得网络某些不良信息后,极易出现各种品行问题,甚至引发各种犯罪行为。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显示,70%少年犯是因为受到网络色情、暴力等内容影响而诱发盗窃、抢劫、强奸甚至杀人等严重犯罪行为。
2
诱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因素
网络成瘾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在临床调节中我们发现,网络成瘾儿童青少年具有喜欢独处、敏感、偏执、性格内向、伙伴关系不良、心理年龄不成熟等心理特点。其次,严厉型、打骂型、放纵型和溺爱型等不恰当教育方式也成为影响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
1. 学习压力:近年来的社会竞争压力下,青少年的学习压力也日益剧增,各种辅导班,考试学习,属于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少,心灵脆弱,情绪起伏大,心理创伤得不到有的解决,试图通过网络活动来丰富业余生活,体验自我实现后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克服内心自卑、增强自信,久而久之,将网络变成了自己的精神寄托。
2. 社交恐惧:人际关系紧张 有些成瘾的孩子一开始并不是因为十分喜欢才接触网络,而是因为对人际交往,学校生活,社会活动的处理上出现困难的结果,为缓解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其选择用网络人际代替现实人际来应对社交恐惧。
3. 家庭社会变故:随着现代生活的变迁,很多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家庭发生变故,如父母离异、过世,或家庭环境突然改变等等。当这些变故发生时,由于青少年人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往往需要比成年人承受更大、更多的痛苦。
4. 教育方式放纵:现在许多父母都工作繁忙,生活节奏飞快,根本没有时间和耐心顾及孩子的业余生活,有的甚至在孩子还在幼儿阶段就把手机随便抛给孩子玩,以此来减少孩子哭闹的频率。孩子从小就无节制的接触这些电子产品并从心理上产生依赖。